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探析(2)

核心提示: 新常态下需求侧的运作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已经转化,供给侧已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新的突破,以通过新的供给来拓宽更广阔的需求空间,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这种矛盾主次方面转化的客观要求。

误区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手段就是减税

供给学派希望通过减税提高劳动供给、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刺激潜在经济增长率,但美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并不尽人意。在刺激劳动方面,1982-1989年劳动力年均增长1.6%,和前五年大体相同;在劳动生产率方面,1973-1979年平均增长1.1%,1980年代还是1.1%;1980-1992年,私人投资占GDP仅为17.4%,而1970年代为18%;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收入最高的家庭收入占到新增社会总收入的70%;预算赤字大幅攀升,从1980年占GDP2.7%攀升到1986年5.2%,1992年为4.9%。1980-1992年,联邦债务占GDP比重从20%多上升到50%以上;美国平均增长率在1979-1990年为2.3%,这之前1973-1979为2.4%,1969-1979为2.8%。可见,减税之后的潜在增长率还不如以前。美国的实践表明,劳动供给对所得税的反应非常微弱,在里根政府减税后,供给量并没有大幅度上升,综合结果基本为零,可见,拉弗曲线仅是一个理论假设。在我国税收进入低速增长阶段、财政支出又具有刚性的情况下,主要依赖减税更会大幅度提高财政赤字。结构性改革需要的是政策组合拳,主要通过体制改革来提升潜在生产率。

误区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集中力量扩大供给

这种观点看似合理,但却是一种以偏概全、容易产生误导的观点。这是因为:

这种观点容易回到关注供给量的老路,而不是提升质的新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端挖掘新常态下消费结构升级潜力。在新常态下,我国排浪式消费模式结束,强调个性需求。在互联网的助力下,调控的关键点是结构改革,具体政策发力点是供给侧,目的是提升有效供给。在具体问题中,如果仅关注到政策的供给侧,就容易忽略改革,发生新常态下另一种形态的产能过剩。因此,我们需要将重点放在改革,以提质增效,而不是盲目扩大供给。

这种观点导致片面强调供给,忽视需求。需求和供给的矛盾是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矛盾。强调供给是因为这是当前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忽视需求条件是不能解决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的。首先,供给需要和需求相适应,片面强调供给容易忽略需求结构,盲目追求一些新产业,但是,因为和需求脱节,最终这些行业只能是财政补贴的产物,浪费了资源。其次,供给结构调整过程中会出现摩擦性失业上升等问题,这会在短时间内对经济造成较大的压力,这就需要适度扩大需求规模,为供给调整创造空间,以空间换时间,为完成供给调整创造条件。

上一页 1 23456789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结构性   供给   逻辑   理论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