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探析(6)

核心提示: 新常态下需求侧的运作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已经转化,供给侧已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新的突破,以通过新的供给来拓宽更广阔的需求空间,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这种矛盾主次方面转化的客观要求。

从需求侧及需求管理的角度来看,需求本身存在硬性约束,需求管理在解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中的动力也逐渐减弱,难以再承担起保增长的使命。

第一,从需求侧本身来看。一直困扰中国经济的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需求不足,实质上表现为低水平上的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它是以中国产业结构的低级化为基础的;另一方面它是在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总体上升而收入差距有所扩大中形成的。以拉动内需为目的的积极财政政策之所以没有充分达到刺激居民消费目的,在于这种问题本质上是供给侧的问题,并非需求管理手段所能解决的,需要创新供给以创造新需求。

外贸发展余地越来越小,难以有效刺激出口需求。2000年以来,随着产品内分工模式主导下的全球价值链条和地区性价值链条的最终形成,支撑我国制成品出口增长的最大动力来源——对其他经济体的自然替代过程——已经消失了,无论是增加对现有市场的出口,还是开拓新兴出口市场,只能依赖于目标市场规模的扩张,或者,在与其他出口国的竞争中获胜。显然,这些只能带来边际意义上的贡献,可以稳定我国的制成品出口,但是不足以推动我国制成品的持续高速增长。

企业的投资需求,由于多年来粗放式投资的结果,新增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降低。而大规模财政刺激下的定向产业投资,从历史经验来看,又将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

第二,从需求管理角度来看。管理总需求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由于以往的历次经济刺激以财政和货币手段加大资源投资,特别是信贷投入,使得微观经济主体积累了很高的杠杆,这在经济增速下降的状态下,蕴含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另外,财政货币政策本身也受限于客观条件的约束。

汇率利率联动制约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制约了需求管理的手段。在资本双向流动加大、国内外金融市场日益紧密联系的环境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幅降低。货币政策日益受到欧美等国政策的影响,独立使用货币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约束越来越强。

我国税收进入低速增长新阶段,同时财政支出刚性限制了财政政策运作的空间。这是因为企业增加值等指标放缓,经济条件难以支撑税收的高速增长。在这种环境下,财政支出刚性还在加大。

上一页 1 23456789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结构性   供给   逻辑   理论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