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创新强国的两条腿
■最好的创新政策应该是一种竞争政策,让创新主体开展充分竞争,其要旨是创造和维持一种有利的创新环境。要让无数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和创新过程中真正发挥基础性作用,实现现有技术下的配置效率和创新可致的动态效率。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移动互联与智能制造为主导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些关键性技术创新能够根本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与生存基础,引发全球范围内经济学家熊彼特所称的“创造性的破坏”,带来长期的经济增长长波。由此,原有产业结构可谓惨遭破坏,但新的产业结构得以涌现,更有关键性新产业的创生。这种关键性技术创新,不仅导致产业转型和升级,更带来一场产业革命,大量新组合替代了旧组合。熊彼特将实现新组合者称为“企业家”,而把为其提供购买力资金者称为“资本家”。企业家只需要有意志和行动,资本家为其行动供给“购买力资金”。企业家需要把这种资金投入经济过程中去,与现有的资源利用者争夺资源,将争夺到的资源投入生产。企业家支付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之后获得的所有得益均为“企业家利润”,他从中支付资本家所提供资金的利息。
这种根本性技术创新,迄今为人类带来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遗传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遗传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属于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目前,人类正在经历以移动互联与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它以革命性的生产方法为标志。人类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虚拟-物理系统,使得制造业朝着智能化转型。这种数字化革命其实不局限于生产领域,也涵盖人类的生活与政府治理。
每次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经济增长长波,都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协同演化与共同驱动的结果。根据经济学家麦迪逊的数据,世界经济增长大约从1820年开始显著发力,人均GDP从该年的667国际元(学者使用的1990年购买力平价货币单位)提升到1998年的5709国际元。而从公元0年到1000年,人均GDP从444国际元上升到435国际元,也即长期停滞。
总体来看,在1820年世界经济开始发力的源头要追溯到英国的工业革命甚至更早些时的欧洲制度变迁。根据麦迪逊的分析,西欧经济早在11世纪就已开始较快增长,到1820年则实现了更大的提速。到17世纪结束时,在造船和武器方面,欧洲已很明显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发展出了更先进更复杂的专利、银行、信用、外汇市场、金融和财务管理、会计、保险与公司治理制度。这些制度与欧洲国家推行武力征服、殖民政策、重商主义政策有关。在欧洲国家争霸的背后,居然是这些商业文明在不断拓展。英国在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曾推行保护性的工业政策,而当英国在经济实力上拥有领先地位以后,便开始支持自由贸易,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长达60年之久。
历史上,中国的发展早于欧洲,但是后来长期处于停滞。中国的人均GDP在1700年为600国际元,1820年仍停滞在600国际元,1900年下降到545国际元,2001年上升至3583国际元。虽然欧洲过去很长时间落后于中国,但是在1820年,欧洲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经是中国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