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般的经济增长无法有效带动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常规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强化手段,实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工程,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在所有的脱贫致富手段中,干部队伍是最重要的。因此,干部组织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有效的脱贫措施。
【关键词】老少边穷地区 干部 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在中西部地区,难点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无疑是“十三五”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基本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群体,一般的经济增长无法有效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常规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异常艰巨。
老少边穷地区需要参与脱贫的干部
干部、专家、教师等到困难的地方去,过去靠的是精神力量。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量的官兵转业到边疆,搞经济大开发。“文革”时期,大量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文革”一结束,又纷纷回城了。这种做法难以持续。现在应该在干部工作的体制机制上加以创新,而这种创新,非常需要思想上的创新——如何把干部培养与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首先,要让干部、中高级知识分子投身于祖国的脱贫事业。比如,在制度上规定,凡是要申请高一级的职称,如医生、教师、农业科技工作者等,要有在14个连片贫困地区工作过一年的经历。这样的话,很多人就会珍惜这个机会而争先恐后地去。
其次,我们能否做一个规定,在困难地区工作一年的干部,等同于上党校3个月,两者选一。现在,涉及到官员提拔,都有一个基本的条件——5年要进一次党校。因此,官员到时候上党校成为一个大家都不拒绝的事情。把下派与上党校结合起来,相互替代,参与脱贫工作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第三,对于在困难地区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要予以重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也是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思想多元期,如何选人用人,至关重要,能否用好干部是事业成败关键。在西藏、新疆这样的老少边穷省份,干部往往面临着脱贫与发展的双重重任,艰苦的工作环境与繁重的发展重任,往往能成为优秀官员的“试金石”。困难的环境更能够锻炼人培养人。比如,湖北有援藏援疆的任务,一批干部离开家园,在空气稀薄、情况复杂的地方工作,这些干部已经在各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也获得了更多的提拔机会。
老少边穷地区需要懂新兴产业的干部
新兴产业一般都是在沿海地区,或者科教高度发达的地方,要在西部生根发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只要有前瞻性,有懂新兴产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西部也一定能够发展新兴产业,重庆就是一个例子。近年来重庆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截止到2015年底各类智能终端产品达到2.7亿台件,产值突破5000亿元。汽车产业形成多品牌集聚,产量突破300万辆,实现产值4700亿元。装备、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工业均发展为千亿级产业。前瞻性布局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实现产值1664亿元。
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得如此迅速,离不开重庆市长黄奇帆。他提出了工业集群发展的理念,并成功说服惠普、富士康这些大品牌商、整机商的落户,众多零部件供应商也开始集聚重庆。一个世界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已经在重庆诞生,年产量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