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比较研究 > 正文

“做蛋糕”与“分蛋糕”——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联合国发展峰会2015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会议正式通过2015年后发展议程。这一议程将为未来15年世界各国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指引方向。

新华社发

希腊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历史上首个违约的发达经济体。图为2015年7月,养老金领取者在希腊首都雅典一家银行外排队等待。

新华社发

收入分配体系不会自动改善

刘学良

长期以来,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是经济学中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十分复杂,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如果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经济发展的成果没有得到广泛共享,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目标就没有达到;反过来,收入分配格局又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不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和结果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经济理论中,最早系统地探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进而造成庞大的产业后备军队伍视为收入分配不断恶化、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核心机制,收入分配不断恶化是资本主义的固有趋势。

20世纪50年代,西蒙·库兹涅茨提出的“倒U形曲线”假说,是关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二者之间关系著名的观点。该假说认为,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收入差距会逐渐拉大;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收入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分配差距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轨迹。库兹涅茨的依据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在经济发展初期,非农业部门比重的提高使得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非农业部门在经济中的比重将趋于稳定,收入分配差距开始缩小。不过,从后来的实证研究来看,各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并未完全支持这一假说。

如果说库兹涅茨假说对收入分配的看法是乐观的,对这种乐观情绪打击最大的是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2014年初,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英文版出版,随即在经济学领域掀起了一轮世界范围的“皮凯蒂热”。该书的一个核心观点是: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差距具有不断扩大的内在趋势。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在于“资本回报率高于经济增长率”,即皮凯蒂所谓的“r>g”机制。皮凯蒂运用近300年的长时段历史数据,考察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20世纪上半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收入分配差距确实出现了缩小迹象,这与“倒U形曲线”描述的状况一致。但皮凯蒂指出,其中的机制并非是产业结构变迁,而是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等非常态因素摧毁了大量私人财富。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欧陆各国普遍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福利国家制度”,英美则主要诉诸“高累进税制”,从而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抑制了贫富差距的扩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等国家纷纷降低财产、遗产、收入的最高边际税率,收入差距又重新开始扩大。皮凯蒂预言,若不采取有效措施,21世纪的收入分配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从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至少可以达成两点共识:其一,收入分配差距不会随着经济增长而自动改善;其二,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不仅是“社会公正”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确保经济增长可持续的必要条件,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应当是而且也完全可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非此即彼、相互对立的关系。首先,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收入分配,片面追求收入分配差距缩小而牺牲经济增长是不可取的。其次,良好的收入分配格局也是确保经济增长可持续的必要条件。众所周知,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如果说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可以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话,那么到了一定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就必须回归到主要依靠消费上来,这一点对于经济大国尤其重要。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就要求收入分配格局呈现“橄榄形”,也就是说需要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中产阶层。中产阶层的消费意愿高于高收入阶层,消费能力又高于低收入阶层,因此是消费的主力军。反之,如果收入分配格局呈现“金字塔形”或“哑铃形”,则不利于消费需求的提升,也就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作者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分配   收入   收入分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