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平台的管理运营已经对注册用户采取实名制,即“后台实名、前台匿名”,用户注册必须要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但使用的ID可以是匿名的,用户可以用同一个身份信息注册多个不同的ID。基于网民情绪宣泄、网络身份隐匿、个人抗争维权、社会激愤批判等多种因素,微博舆论中的谩骂侮辱、人格伤害、隐私侵犯、话语暴力等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绝。
为了倡导更加负责、理性的网络表达,有必要适当强化网络实名制,在确保网民数据信息安全、政府不得轻易调用数据的前提下,限制每个网民注册ID的数量,甚至倡导真正的实名制表达,保持线下行为和线上行为的“言行一致”。而且,采取网络实名制也将极大地限制一部分网民,利用不同的ID进行网络谩骂、网络诽谤等侵权行为,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大多数网民的隐私和人格权,减少网络上不负责任的谩骂和攻击。
此外,为了促进网络上理性、公开、负责任的对话,还需要公众更积极的参与,网络平台也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网络评论员、网络文明志愿者等表达群体,因其任务是规定动作、评论倾向相对固化,制造出来的“主流舆论”存在一定的真实性、可信度和操控性问题。为此,除部分被组织动员起来的网民志愿者外,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意见领袖等群体,来进行活跃的公共表达和理性的公共对话,给予他们更加宽松、自由的话语空间。再比如,一些商业网站经常以“平台”角色来自我定位,根据机器抓取、数据分析,筛选出网民最感兴趣、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但是,其中的一些话题也许折射出错误的价值观或者存在极不理性的倾向④,商业网站不应该以“客观”立场或“平台”角色来替自己免责,甚至对相关言论进行片面放大和快速传播,而应该肩负其信息把关、价值引领的责任,对类似话题做必要的筛选、过滤和处理。
强化复杂性认知框架、运用多元的公共话语。采用“舆论斗争”的思维和立场进行网络舆论引导,其特点是立场鲜明、观点明晰,不足则是表达方式相对简单、说服力相对较弱。为此,我们有必要在舆论引导过程中超越单一性思维、强化复杂性认知框架。
所谓“复杂性认知框架”,就是能够超越正面或反面的立场去审视问题,能够超越简单的道德判断去看待问题,能够采用理性思辨的观念去全面深刻地剖析问题,归根结底在于认识中国现实的复杂性。众所周知,现实社会和日常生活本来就不是黑白分明,而是灰色的,用灰色的眼睛去审视现实,往往能够客观分析事物的多面性,所表达的观点也往往更有说服力。
倡导舆论引导过程中的“复杂性认知框架”,主要基于三个原因:其一,传统宣传方式的效果弱化。过去,我们的舆论引导比较多采用“正面宣传”为主的策略。但是,这种传统的舆论引导,通过选择性、重复性、突出性等手法进行典型报道、经验报道和正面报道,其传播效果已经面临不确定性、难以充分验证的挑战。
其二,网民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网络素养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网民具有比过去更加批判的思维、更加自主的立场、更加独立的态度。面对自主意识日益强化的网民,如果单纯采取“正面宣传”的方式,其说服力相对有限。
其三,社会问题日益复杂。随着改革进入深水期,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背后包含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其解决的方法也涉及到多重因素的协同。面对这些复杂社会问题的舆论引导,采用“复杂性认知框架”,才能比较准确、贴切、真实的说明问题。
此外,要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探索更加多元、有效的公共话语。过去,为增强公众的政治认同、政党认同和体制认同,强化网民对“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接受和认知,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多采用讴歌、赞美、修辞等政治话语。实际上,则可以运用更加多元、复杂的话语建构方式来进行传播,比如:“历史选择”的话语,主要从具体的历史情境、特定的历史阶段来说明中国革命是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引领中国革命的。“发展绩效”的话语,主要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兴国”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强国”业绩来强调党执政的合法性。“失败警戒”的话语,主要运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事实来强调,失去我们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就很难确保完成。“民族主义”的话语,主要从全国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经济发展竞赛和国家利益博弈等角度来强调严峻的生存环境,从而激发公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自信。在具体的网络舆论引导中,不应该讲大话、讲空话,而要运用这些多元的公共话语,以事实来说服人、以理性来引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