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永不过时的经典。集实践性、发展性、创新性、科学性于一身的马克思主义在时代的变迁中不仅没有黯然失色,而是更加焕发着活力和生机。
习近平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201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曾结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201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也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表示,通过这两次学习,目的是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而就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运用到实际当中,习近平也进行了详尽的诠释。
“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变。新时期,必须针对发展的新变化,制定合理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正如习近平在指导扶贫工作时曾强调,需立足贫困地区实际,做好新形势下定点扶贫工作。
“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贫富不均、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矛盾和冲突,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党和政府善于倾听民声,敢于直面矛盾,勇于紧抓问题的表现。
“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需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正如习近平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新时代,共产党人正在致力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使其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良方”。
发展马克思主义: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习近平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均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重大创举,这些从中国国情的土壤上生出的理论果实,不仅有力指导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正如习近平所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也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提出了许多充满思想性与创新性的理论成果。
以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例,习近平提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在诠释共同富裕的思想时,习近平也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在系统阐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时,习近平也创造性地做出“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四点总结,为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理清思路,找准方向。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不仅体现了党和人民丰富的智慧结晶,也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成就。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前行。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