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定地理和人文环境形成了陕北人重视长寿和繁衍子嗣的观念和祈愿,而窑洞窗户成为最为体现这一观念的重要载体。陕北窑洞门窗图案是“文化性的产物”,它扎根于陕北地区农耕文明之中,是农民思维的直接体现。图案样式多变,内涵丰富,其中的图案大多数以几何纹样、汉字纹样以及花卉纹样表现出繁衍子嗣、健康长寿的主题,形成了陕北地区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关键词】陕北窑洞 窑洞门窗 门窗图案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窑洞的窗格格在陕北民间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的大小、数量和式样在全国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门窗是陕北窑洞重要的构成部分,它的结构和构成方式都遵循特定的规制,是模式化了的,但是其中的窗格子图案则是变化多样的。陕北窑洞窗户图案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化性的产物”,它是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是当地人民价值观念的直接体现。在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中,陕北窑洞图案一直扎根于农耕文明之中,是农民思维的产物,是最接近生活的艺术,是“劳动者的艺术”,农民是它的创造者和享用者。农耕文明之传统观念及其文化规制是它的根本遗存,也是滋养它生存和发展的沃土。它是陕北人演绎天地格局、生命现象,扼要提炼生命符号,揭示生命内涵,表达生命意义,完善人生境界的手段。农耕环境的限定和农民职业的传衍,以及农耕文化规制的固化,使得千百年来劳动民众一直沿袭着相同的社会结构、群体格局、文化构成、生活模式。而依附于此的农民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也是超乎寻常的一致。这些条件和因素决定了不同的农民有着相同的祈愿,而门窗图案则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关照这些祈愿。尽管每个人的喜好和技能手法都有特点和差别,彰显出个体的限定和影响,门窗图案具有多姿多彩的风格,但是从根本上,窗户图案具有普遍的、共同的性质,具有强烈的同根性、乡土性、地域性特征。
陕北窑洞门窗图案的生命观念
窑洞门窗图案是一种特殊的构成,其由窗棂所围合成的空间所进行的虚实二元对比之形成事物的结构、轮廓、形状,这些事物有时由窗棂显现的,有时由空间所形成。门窗图案是在平面上表示出来的事物形象,它受门窗的形制、结构、比例以及窗棂子的组合、模数、连接方式等限制和影响,因此造型是十分简洁且抽象的。它带有极大的写意成份,因其为民间工匠所为,带有强烈的民间意匠因素。民俗图案贯穿于整个民间生活之中,它在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事象中,几乎无时无处不在。窑洞门窗图案一直保持着实用性和审美分化之前的初始状态“本元文化”的特征。
在陕北地区,特殊的民俗文化是窑洞门窗图案存在和具有意义的语境和背景,窑洞门窗图案是识别与认同陕北民俗文化的语言体系和信息代码,二者是统于一体的。窑洞门窗在陕北人眼中不是单纯的物质体,它是陕北人观念的化身。除了物质上的采光、通风、透气等基本功能外,构筑人天地关系、承载了陕北人朴素的哲学观和生命观以及表达繁衍子嗣愿望成为最为重要的功能。
陕北人认为繁衍子嗣是天命使然,人不可违背,要不然为何“老祖宗留下来个人爱人”。人乃万物之首,有主宰视听言动的心灵,然人亦是宇宙万物之一。老子曰:“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各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们各自按照其自身规律去运动,无法逆转,也无法阻止,这就是自然。可以说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其不可追问,天道如此。世间亦有“人之道”,《大学》中《康浩》说:“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意思是:女人不用先学怎么抚养孩子,然后再去嫁人。世间的事,有很多就如同抚养孩子一样是生而知之,凭本能就会做的。本能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个体总是能隐隐约约体会到这种力量的压迫。这种能量出自人之本心,不可追问。本心就是道,人的本质就是天道在人这个层面上的实在状态,人道的最大实现,也是天道的实现。对道的追求贯彻到人类生活过程中,人类对子孙的繁衍是本心使然,繁衍子嗣是对道的实地践履。
另外,外在社会强化了这一本能。农耕社会结构,多子多孙是农业社会劳动力强盛的表现,它所构筑出保护生命的物质基础。这一文化心理是农耕时代以家庭和家族为单元抵抗自然灾害而塑造出来的。国家与个体都在强化这一需求和观念。在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形成了多子多福的观念,出现了“千禄百福子孙千亿”(诗·大雅·假乐)的颂词,春秋时的管仲还主张“争天下者,必生产人”。①而在陕北地区这块特殊的土地上,人们遭受着恶劣的气候、贫瘠的土地、贫困的生活以及低下生命质量,因此陕北人更加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生子与长寿。它包含两方面内容:活动中的生命和时间中的生命。
所谓活动中的生命指的是活的有机体的功能,即有机体充分完满地进行由遗传规定的分子和原子运动,其自然要求便是健全长久地活着直到生命限期(指的是人的长寿)。
所谓时间中的生命值的是有机体的存在、消亡和更替(指的是生殖繁衍、子嗣延续)。②陕北人将繁衍子嗣作为人生的最大目标,将其作为个体生命存在价值的重要依据,他们对多子多孙和繁衍子嗣的渴望和愿望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窑洞窗户成为最为重要的阵地,由陕北人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塑造。
人类追求生命存在的生物性驱动力,在人类世界中受到文化的约束。人们透过文化因素的生命意向,把生命的内驱动力约束在一个实在而无形的范式中,以一种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窑洞体现了陕北人的天地本源哲学观,窑洞就是宇宙母体,而出入窑洞就是出入于宇宙母体。门窗将窑洞室内与室外隔离成两个世界,室内是人的世界,室外则为“三界”共存的地方,神圣的门窗是一道屏障,保护着窑洞内的生灵。门窗大量使用“+”字阴阳相交符号,也出于哲学观。门窗窗格是由横竖两种窗棂子木条构成,分为雄性的立棂子和雌性的横棂子,雄棂子和雌棂子十字交叉组成图案。每一根雄棂子必定与对应的雌棂子相配,棂子交叉组合成原本无中生有之象,成为阴阳事物的空间形态。窗棂子严格按照奇为阳,偶为阴的数字观念组合和布置的,暗合天地理念,所谓“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天地交而万物通也”,所以,大多数窑洞窗格棂子都是单数而窗格格都是双数的。③陕北人对家的态度是超越物质性的,精神上的安全和慰藉作用更为显著。陕北人认为门窗是人与天地神灵沟通的媒介,具有神秘且真实的力量,通过其表达诉求是十分恰当和有效的,因而门窗格子便承载了更多的情感表达和生命诉求的功能,窗格子样式也变得不纯粹,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在这一平面世界中,载入陕北人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各种浮图符号,以及反映生命本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