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文史 > 正文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俱进中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一次又一次的精提炼、新总结、再提升,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不断拓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外延,对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有力推动都同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发展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都是回答这一问题的成果。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应当说,邓小平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发展这个层面上作出的。邓小平谈及这一基本问题常常加上“解放”、“发展”这两个关键词。这里所说的解放和发展不是抽象的泛泛,实质上指的是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全面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时代进步的标准,但这不是固化的衡量,我们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前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或途径,后者则是人的解放和发展的过程或状态。从其内在逻辑上说,邓小平理论是致力于中国人民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理论。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基本问题,这是通过对邓小平理论认知后的继续与逻辑延伸。从整个体系架构和内在联系上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强调的“代表”,都同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源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必须体现不断推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文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既着眼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人的根本利益无疑是全面发展要求的实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就是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要找准坚持人民根本利益这个起点和归宿,推动社会发展进而使人民群众获得实际利益。

科学发展观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它明确地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价值目标,其解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并围绕这一核心价值目标系统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在这一理论架构中,作为核心理念的以人为本对第一要义、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起主导作用,所有这些后者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核心。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在发展中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

党的十八大在理论上有若干创新点,其中一个重要创新点就是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内涵,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十八大报告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要求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⑥

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它始终是围绕着回答和解决中国人民解放和发展的现实问题而不断展开的。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发展,既是党领导人民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主题,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题。

(作者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BKS005)

【注释】

①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页,第8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3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69页。

④胡锦涛:“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08年6月30日。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28页。

责编 /韩露(实习)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