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命题,时代需要改革实干家的同时,也对他们提出更为繁重的任务和更艰巨的挑战。实干家如何抓住机遇,抵御诱惑,战胜困难,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现实命题,是把改革蓝图付诸实践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干事创业 勤学苦练 出路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但做梦想家易,做实干家难。这里既有社会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外部原因,更有思想觉悟、行动能力等方面的内在原因。外因要靠深化改革,而内因则只能靠个人的修炼。实干有险阻,苦练能过关。干事创业者只有勤学苦练,才能除去“畏难心”、戒掉“浮躁气”、不做“老好人”、不怕“丢官帽”、敢于“出实招”。这是从梦想家到实干家的一条必由之路。
不惧“畏难心”
“畏难”是干事创业者的第一大忌。因为不经历巨大的困难,不凭借艰辛的奋斗,就不会有伟大的成就。因此在困难面前,我们不应该消极畏难,无所作为,更不能怨天尤人,而应当坚定信心,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要视困难为考验,把挑战当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困难是一道坎,是一道分水岭。就像鲤鱼跳龙门,跳过去就是一片新天地,进入一种新境界。
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时”、“深水区”,困难比以往更多,风险比以往更大。对此,我们已别无选择,只能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坚强的决心,破难而进,全面深化改革。毛泽东曾说过:“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看一个人的精神,不仅要看他在顺境时的状态,也要看他在逆境中的意志;看一个人的能力,不仅要看他在好基础上的表现,也要看他在困境中的作为”。
不存“浮躁气”
“心浮气躁”是干事创业者的又一大忌。习近平总书记曾严肃指出:“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说得头头是道,拍脑袋定决策,拍胸脯作保证,但在工作中往往作风漂浮,抓而不实,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他们嘴上说过,会上讲过,就算工作干过了。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喷油。松松垮垮是要出事的,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就是例子。”
干事创业者一定要戒掉“浮躁气”,练好慎独慎微这项基本功。所谓“慎独”,就是指在一个人闲居、独处之时,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之处,也要做到谨慎有德。它要求我们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在各种诱惑面前,都严格约束自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所谓“慎微”,就是指在“小事”、“小节”上防微杜渐,思想上不放松警惕,生活上不放纵自己,时刻敬仰党纪国法之威严。许多落马高官,也都曾是“能臣干吏”,但他们均在“糖衣炮弹”前败下阵来。究其原因:一是居功自傲,不愿再继续进取;二是贪图物质享受,不愿再艰苦奋斗。正因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要求“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不做“老好人”
“好人主义”长期以来为人所诟病,但依然屡禁不止,被不少人奉为处事宝典。他们凡事“好好好”、“是是是”,“不惹事”、“不罪人”,借以明哲保身,然后步步高升。他们怕得罪上级,被“穿小鞋”;怕得罪同级,伤了和气;怕得罪下级,影响选票,总想着谁都不得罪最好。习近平总书记也曾严肃指出:“现在执行制度难,主要原因是一些干部当‘老好人’,不愿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讲原则讲人情,不讲党性讲关系,甚至批评也变成了变相的表扬。”
干事创业者必须杜绝这种做派。因为“老好人”不同于“老实人”,其实质是不明是非、不讲原则,任其发展,终将害人害己。因此,在大是大非面前,实干家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守底线;在错误行为面前,要勇于发声,勇于斗争;在为人做事时,要敢于担责、敢于作为。只有这样,才能领导团队、成就事业。
克服“好人主义”的最好办法,是开展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共产党内进行思想斗争的锐利武器,也是实干家领导团队、管好自己的有效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共产党人不能“爱羽”,不能过于在乎自己的面子和声誉。因此,我们一定要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
不怕“丢官帽”
“官帽”也叫“乌纱帽”,它是中国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习近平总书记早在任职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曾写过一篇文章——《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强调“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拎着“乌纱帽”干事,就是“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需要舍弃随着领导职务而来的个人权力、待遇和荣耀”;“捂着乌纱帽做官”,就是“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对权力、待遇和荣耀津津乐道,而把党和人民的希望和重托放在次要位置上”。
不怕“丢官帽”的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须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因此,我们做事情、干工作,不能以博取个人名声、图谋职务升迁为目标,而要以利国、利民为出发点,履职创业,作出实绩,这才是正确的政绩观。
敢于“出实招”
实干家不仅要想干事、肯干事,而且还要会干事、能干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同志却因未能掌握正确方法,而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瞎子摸象”,对工作没有全面把握,不能在耳闻、目见之中见微知著;二是“纸上谈兵”,眼高而手低,遇到具体事情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些都是极危险的倾向,干事创业者需牢记在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一再强调: “无论是贯彻上级的决策,还是抓好本级的部署,都要做到既抓部署、又抓落实,在部署中出实招,在落实中求实效。”但“实招”从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多了,情况了然于胸,才能够找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然而这也仅是完成工作的一半,还有一半是抓落实,即要把“实招”应用到群众中去。只有敢于“出实招”,才能真正“见实效”;否则,我们就只能像趴在玻璃上的那只苍蝇,前途虽一片光明,却总也找不到出路。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浙江日报》,2004年5月。
责编/申唯佳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