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精准定位破解城市发展瓶颈(4)

核心提示: 精准的战略定位,来自于对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和自身特点优势的清醒认识,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在发展中找准位置,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翱翔九天。近年来,河北及时把握京津冀协同推进的大好机遇,精准定位谋划发展蓝图,积极拥抱京津冀一体化,便是一个战略定位成功的典型。

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认为,京津冀三地应携起手来创新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沟通对接机制,将现有省市领导对接沟通制度化,具体工作层面对接常态化,形成高层互访推动、部门协调组织、企业主体落实的协同发展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津冀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等共建平台建设,探索建立生态、扶贫、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共享机制;三是建立市场推进机制,借鉴共同组建铁路公司、港口等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经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实施。

对此,有关专家学者也表示,“区域发展,重在协同,也难在协同”。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认为,从发展阶段上看,北京的关键词是“疏解”,天津是“提升”,而河北则是“发展”,三地不乏错位发展的机遇。其中的关键是要解决“给”与“要”之间的矛盾,首先北京要“舍得”给,不仅是资金投入,更要舍得不符合自身定位的产业,舍去同质化竞争,换来京津冀的共赢。作为保障和约束,久唤未出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考核制度的调整也不可或缺。

实现城市协同发展的准确定位,最根本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主任吴唯佳认为,一直以来,大气环境治理、水环境渤海海洋环境的保护等跨流域、跨地区的协调工作之所以迟滞不前,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经过两年的实践,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但协同发展不是政府之间简单的协同合作,最终显现效果还要看市场主体。为此,需要进一步深化政府自身的改革,切实简政放权,打破阻碍要素自由流动体制机制障碍,为市场主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深化改革的倒逼机制。

按照中央的顶层设计,京津冀三地预计到2030年将基本形成一体化格局。如何在改革中一步步实现这个美好的构想,是摆在京津冀三地面前的共同课题,河北已经在书写一份精彩的答卷。

借鉴与启示

对于区域发展来讲,战略定位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和战略性的特点,故而对区域的未来发展愿景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意义。区域的战略定位又是一个具体的时间过程,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其始终,做到与时俱进。

面对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各地对于推进产业转型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关键是要在认清形势的基础上,实现精准定位,同时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定位,在宏观经济政策、人才政策、企业政策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比如,当前的鄂尔多斯,产业转型已经是“华山一条路”,但产业转型必须要因地制宜,富有前瞻性地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和布局。产业转型发展绝不会一蹴而就,对于转型的形式、途径和难度,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于转型所遭遇的人才匮乏和资金不足两大困难也亟待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转型人才如果大量缺乏,在转型时,无论是发展新兴产业还是进行传统产业新型化,都将会感到有心无力。因此,无论是发展煤化工,还是发展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等新兴产业,都需要以优惠的政策和待遇吸引人才。

在战略上精准定位之后谋发展,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要深化相应的配套改革,有效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和促进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当不断完善市场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放宽行业准入限制,让企业自发地追求更高层次的产业结构。总而言之,面对当前国家改革大潮,区域发展重新定位面临的问题是环环相扣的,必须抓住问题的根源,以开拓创新精神推进相应领域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既定的战略目标落实到位,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常态下,提升发展质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必须高度重视战略上的精准定位,大力推进与之相应的配套改革。以河北为例,定位决定未来,立足自身特点优势做好长远规划和准确定位后,发展的愿景值得期待,以改革精神推进协同发展形成的经验,也值得学习借鉴。

(执笔:韩爱红)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城市发展   瓶颈   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