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日益成为当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平台,为此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宣传和培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影响。要整合培育资源,优化传播内容,创新培育途径和策略,借以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新媒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强调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对于宣传和培育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新媒体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主要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较之传统媒体,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以及数字电视媒体等为主要类型的新媒体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交互性与个性化。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可以作为个体信息发布的渠道,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态度及时地发表见解,从过去单纯的内容消费者向内容创造者转变,自主意识和参与感大大增强。二是专业化与即时性。新媒体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根据用户群的需要提供符合其个性需求的信息,从而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准确高效。且传播中,网民可随时对信息作出反应。三是便捷化和碎片化。新媒体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极大地满足了网民表达自我和展现自我的欲望,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碎片化和口水化的垃圾文化,加大了信息甄别和筛选的难度。
新媒体的开放性、个性化、便捷化与大学生群体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等特点相契合,符合他们网络交往、人际交流等习惯,给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机遇,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网站、微博、微信等进行管理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多元思想文化冲击下价值迷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式过于单一、枯燥;新媒体自身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等。具体而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首先,海量的、碎片化的新媒体信息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短小碎片化的文本,满足了大学生快餐式的消费心理,但其中充斥的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特别是一些低俗、恶搞甚至极端的内容经常会对他们构成干扰,容易模糊和削弱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其次,新媒体中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干扰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西方社会利用新媒体,通过各种途径向我国倾销其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比如通过扭曲、毁灭我们的英雄形象以混淆视听、模糊焦点,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给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增加了阻力。再次,个性化、戏谑化的新媒体话语消解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网络语言因生动形象颇受大学生喜欢,诸如鸭梨山大、神马都是浮云、屌丝、很囧等网络用语,在接地气的同时,也容易使大学生对严肃理性的东西产生抵触,而习惯用调侃和戏谑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态度。
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探索
近年来,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为牢牢掌握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主导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下,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拓展网络宣传的新载体、新平台;加强新媒体网络环境的制度和法律建设,保证网络依法规范运行,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一个规范有序的环境。
显性“灌输”和隐性“渗透”相结合,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新媒体时代下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说到底是如何把控网络世界的话语权问题。首先,灌输仍有其必要性,新媒体条件下仍应保留以往的成熟经验,在此基础上和新的形式、新的载体融合形成合力。其次,还应利用新媒体把一些生硬的形式,转换成易于被大家接受、亲近的文体和形式,比如利用微电影进行国家形象、社会公德的宣传,将微信作为展示中华民族和对外交流的窗口等。只有将政治理念、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通过新媒体平台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给学生,才能使高高在上的意识形态从宏大叙事进入到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具体”与“抽象”相结合,转变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抽象性,若要获取“关注度”和“注意力”,就必须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容易被接受的具体的文化产品。首先,要借助新媒体时代下的新元素,将大学生喜欢的语言、语调、语境渗透到核心价值观中。比如新华社制作的饶舌版“四个全面”歌曲,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朗朗上口的曲风在课堂上播放后深受学生喜爱。其次,通过掌握受众的喜好,利用新媒体技术,设置符合受众需求的文化产品,形成与主流价值观相符合的品牌,把关注度引导到我们规定的议题上,实现主流价值观的文化认同。再次,通过文化符号来塑造文化形象,传递文化价值观。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要想赢得世界的认同和尊重,必须具有民族的根和魂,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并通过新媒体手段,用具象的文化产品表现出来,这同时也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加强网络空间的社会管理。对此,要从技术、法律和教育三个层面进行监管和维护。要提供平台让大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聪明才华,比如开设讨论区和交流区,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和把握,实时监测学生心理的变化和波动,并进行切实有效的心理疏导。对于这种网络社区,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国家应完善相关网络监管的立法,从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任重道远。除了挖掘新媒体时代的新技术、新应用,还要国家、社会、个人三管齐下。首先,国家层面需要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党和政府越重视,价值观的培育效果就越好。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观念意识形态依赖于政治上层建筑。最后是个体的亲身实践。个体的价值和内心精神的形成奠基于个体的实践和经历。只有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成为个人内心价值的一部分。
(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6年2月19日。
责编/杨鹏峰 陈楠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