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政治体制弊端凸显
政治体制的弊端,使得日本政府难以提出和实施具有长期效应且需数届政府同心同德持久努力的治理对策。
1.短命政府难以提出和实施长效经济政策。1991—2012年的21年间,日本经历了18届政府,先后有14人、20人次任日本首相,平均1.17年换一届政府、1.05年换一任首相。短命政府,不仅使经济政策的持续性受到影响,也使历届政府很难制定和实施具有长期效应的经济对策。
2.执政党为保住选票引致的经济虚假复苏的短期效应。2014年10月31日,日本央行宣布追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股市创下年内新高,安倍借此宣布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大选,奠定了长期执政基础。但现在,短期的虚假繁荣破灭,日本央行不得不出台负利率政策,日本经济在衰退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3.在野党为追求执政目标引致的逢议案必反的经济损害效应。在野党常常利用国会多数席位的优势,阻挠执政党的各种议案,包括有利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体制变革的议案和合理的财政预算。
4.泛政治化的经济政策影响实施效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安倍经济学”也是为安倍的政治目标服务的。这种追求支持率且夹杂政治目标的经济政策,使得为“安倍经济学”服务的日本央行政策——更加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带有潜在的泛政治化色彩。
5.世袭化的政治团队难担重振经济的大任。在全球民主体制中,日本的政治世袭世代最长,世袭率最高,裙带关联最广。世袭议员靠家族势力上位,在位时容易为家族企业捞好处;世袭议员生长环境优裕,与普通民众相隔甚远,难以提出体恤民生消费的卓有成效的方策,且缺少责任感和使命感;世袭政治容易形成强势政治家族间利益相互绑定的“利益集团”,很难提出高瞻远瞩、富有创见的经济政策。
(五)开放经济的外部冲击
(资料图片:日本银行)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可以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获利,但如果自身没有对外部冲击的免疫力和适应力,就容易被冲垮。由于日本经济自身存在结构长期失衡等弱点,二战后日本的经济衰退几乎都是外部冲击引起的。
泡沫经济崩溃前,有过两次大的冲击:一次是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造成的冲击,另一次是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令日元大幅升值的冲击。前者让日本经济染上了“财政赤字依赖综合症”,后者对外打压了日本商品和服务出口价格的竞争力,对内助推了股价和房价的轮番上涨,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泡沫经济,更为日后的经济长期衰退埋下隐患。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经济复苏也经历了两次大的外部冲击。第一次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1996年刚刚出现罕见恢复增长迹象的日本年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第二次是在2006—2007年,日本经济在泡沫经济崩溃15年后,终于有了一缕增长的曙光,然而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打压,日本经济迅速掉头且断崖式下滑,再次中断了来之不易的经济复苏。
对日本来说,更为严峻的是,在现行的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日本经济、日元常常被置于用来投机和避险的境地。只要美国经济一出问题,就会诱导日元升值。由于日本经济自身的内外结构失衡状态长期得不到调整,由于作为国际货币之一的日元只是美元——国际货币功能的一种补充,只是承担着美元——国际货币若干职能中单一的储备职能,日本经济和日元始终难以摆脱成为国际游资投机对象和美国经济避风港的命运。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供本网特稿。本文节选自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力臻发表在《日本学刊》2016年第2期上的《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全文约1.9万字)。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及出处为“新华网日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