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网络民粹主义的政治危害

核心提示: 网络民粹主义作为一种极端化的政治思潮,割裂社会,破坏阶层共识;裹挟民意,影响公共政策过程;借民主名义行反民主之实,在现实中日益显示出危害性。

【摘要】网络民粹主义作为一种极端化的政治思潮,割裂社会,破坏阶层共识;裹挟民意,影响公共政策过程;借民主名义行反民主之实,在现实中日益显示出危害性。

【关键词】网络民粹主义  民主  危害    【中图分类号】D07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在虚拟世界中的体现,在当前中国社会,主要表现为一种极端化的观念和思潮。在许多公共事件中,网络民粹主义将原本普通的事件标签化、妖魔化,仇官、仇富、仇知识,通过扣帽子、制造谎言、散布谣言、渲染、煽动甚至谩骂、威胁等方式,压制不同声音,最终形成网络民粹主义事件,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割裂社会,破坏共识

网络民粹主义的思维方法就是二分法,将社会现象和政治现象简单化,从整体上将社会结构划分为精英与大众,提炼出关于精英和大众的一些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网络民粹主义将社会生活和政治世界描述为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对抗,使用简单的是或非、好或坏的标准来评判两个阶层的活动。显然,网络民粹主义站在“人民”一边,将普通大众置于弱势地位,站在道德原教旨主义的立场上否定、反对精英,拒绝承认非人民的话语或观点,营造一种反精英的意识形态体系,强化阶层对立,加剧社会矛盾,破坏社会共识。

网络民粹主义将当前中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根源归结于社会发展的不公正,将某些民众的弱势地位归咎于政治权力的不当行使和腐败,将贫富分化和不平等归咎于市场经济和富人阶层的原罪和贪婪,将社会生活中阶层分化和底层状况归咎于精英阶层的无良和冷漠,并以底层的姿态表达不满和反抗。在涉及政府、法院、公安、城管等的事件以及涉及拆迁、环保等事件中,网络“民意”几乎总是与腐败、权力滥用、侵害公众利益联系起来,并对事件中的地方政府或官员加以声讨。这种见官必反的民粹情绪,使得网络空间充斥着敌对、仇恨和暴力。在周永康案、薄熙来案,在广东乌坎事件、贵州瓮安事件,在浙江温岭杀医案等事件中,反体制、反权力、反精英、反知识的民粹化情绪一览无遗,网民几乎一边倒地站在“受害”、“弱势”的“民众”一边,对官员、精英、专家等进行质疑、谩骂,很少有理性的声音。这种民粹化的倾向无助于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反而加剧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隔离和对立,对现实社会秩序构成了冲击。面对汹涌的网络情绪化表达,传统媒体的共识凝聚功能遭到了挑战,在反对政治权威、反对既有建制、反对主流价值的话语体系中,传统的政治共识也遭到了解构。

裹挟民意,影响公共政策过程

从历史来看,社会不平等是产生民粹主义思潮的天然土壤。网络民粹主义认为精英阶层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占据了有利地位,拥有大量的资源,控制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而普通民众在社会分配领域处于劣势地位,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由此,网络民粹主义认为由政治精英制定的政策都是偏私的、无能的,将政策制定看作是黑箱操作的阴暗过程,反对将政策问题复杂化,贬低技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将政策问题看作是正义与邪恶、平民与精英之间的较量,反对任何政策协商和妥协,诉诸直接民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网络民粹主义甚至不惜散布扭曲的、虚假的消息,以公共舆论的形式来引起政府关注,以所谓“人民”的诉求向政府施压,严重干扰了政府正常的决策过程。

近年来,在环境类公共事件中,网络民粹主义往往以人民的名义,将科学、理性置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对立面,几乎反对所有具有环境敏感性的工程和项目,政府上马有关项目也极易引发公共事件。例如,许多地方为了经济建设的需要而建设PX项目,但只要一公示项目规划,马上就引发网民铺天盖地的反对浪潮。在强大的“民意”以及由此掀起的抗议人群面前,即便是符合法定程序,地方政府也迫于舆论压力而中断项目,由此形成了当前地方政府在涉环保类公共工程项目建设方面的怪圈:公布项目决策规划——“民意”反对——决策中断(项目终止)。

以民主的名义,行假民主、反民主之实

网络民粹主义之所以大行其道,在于其对民主的推崇和披着民主的外衣。格丽特·卡诺万认为,“民粹主义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民主”,民粹主义者也将他们自己看作是真正的民主人士。但是,民粹主义者运用人民的语言并非因为它表达了根深蒂固的主权在民的民主信念,而是因为“人民”居于中心地位。①诉诸人民、以人民的名义决定政治过程,动员平民大众参与政治,以直接民主的形式来行使权力,强调诸如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机制,使政治权力服从于多数人的意志,实质上就是以道德替代法治、以专制替代民主。多数人的意志并不一定理性,更可能压制少数人的权利和诉求而变成多数人的暴政。以大众的名义站在舆论的制高点上进行宣判,实际上是反民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民粹主义先天就是威权主义的。

网络民粹主义举着民主的旗帜,借助人民主权观念来为大多数普通民众的选择进行政治辩护。表面上,这种做法在监督政治权力和精英,推动大众参与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这种假象背后,却是对民主的误读和曲解。在话题讨论和舆论形成中,网络民粹主义不仅反对权威、科学、专业的表达,而且压制不符合多数“民意”的观点。在网络民粹主义者眼中,政府、主流媒体均不可信,只有人民意志的裁决才是真正的民主。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中,凡是政府或专家出面解释、分析的,均被标以强权、精英形象而遭受攻击。在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故中,许多网民不顾政府的客观回应,大肆散布各种谣言,微博变成了谣言传播场所,微信“朋友圈”变成了“谣言圈”,这次事件成为了网络民粹主义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最直接的较量。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民粹主义一旦进入现实生活,“民意”也许不再是民众自己的意见,而是少数精英操纵的产物。近年来,网络“大V”在引导、左右“民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拥有网络话语权,往往以意见领袖的身份批评、指责政府甚至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权力运作。其中,少数网络名人借助网络“民意”,为一己之私而让整个社会付出了一定代价。说到底,网络民粹主义对民主的利用,只是民粹主义者或少数精英诉诸“人民”,煽动、操纵“民意”,以反对既有的权力结构和主流的思想和观念而已。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王昱晨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释】

①[英]保罗·塔格特:《民粹主义》,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28页。

责编/刘瑞一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谭峰]
标签: 民粹主义   政治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