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中国推进教育公平的政策进展与思路建议(3)

核心提示: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许多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是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比如,越是贫困的地区,政府教育投入也越少,个体接受教育的意识也比较落后,导致教育整体水平较低。

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展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共享发展”“注重机会公平”“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等理念,进一步强调了要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导向。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提出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

首先,要进一步坚定促进公平的教育政策导向。从中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要求看,教育公平至关重要。在分析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时,通常用劳动生产率增速加上劳动力供给增速来计算一国潜在经济增速,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劳动力供给减少,技术进步、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教育作用的发挥不仅取决于教育投资的数量,也取决于教育公平。因为教育不公平会使社会不同收入阶层逐渐被固化,既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也不利于知识和科技在不同收入阶层间的扩散,最终阻碍劳动生产率在全社会范围的提升。促进教育公平也是落实2015年9月联合国各会员国共同达成的《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要求,旨在提供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当前,中国正在推进的教育公平,还处在缩小差距的阶段,这是教育公平的初级阶段。缩小差距的初衷绝不是要把好的学校拉下来,也不是要把每一所学校、每个学生都变成一种模式,而是在学校差距缩小的基础上,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这才是教育公平的根本目的,也是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平,这就涉及包括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在内的更广泛的教育改革。所以,中国推进教育公平将是长期艰巨的过程。

其次,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普及水平,解决所有孩子“有学上”的问题。巩固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同时要提高普及质量,要为贫困人口提供合格的义务教育,让他们取得有效的学习结果。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可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大力发展免费的职业教育,让所有人都能获得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可以根据政府的财政水平,逐步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内容从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延伸到学前一年教育、免费的职业教育等。

第三,要转变政府职能。短期内,可以发挥政府调节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尽快缩小差距,为治本赢得时间。从长期看,要建立公平的教育管理制度,也就是政府要公平对待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公平的对待区域内的每一所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要尽可能向农村教育和薄弱学校倾斜,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上,而不是简单的投入资源。还要建立对地方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绩考核制度,也就是在评价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成绩时,不是看升学率的高低,而是看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有没有缩小。同时,要适当提高教育经费管理的重心,明确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投入责任,平抑区域差异。

第四,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必须要有一些管用的好谋好策。比如利用中小学学籍管理信息系统,探索建立随迁子女教育经费可携带机制。尽快开征房产税,建立以房产税作为重要来源的教育投资机制。可以围绕流动人口教育的重大决策,开展公众协商,平衡好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利益关系。

第五,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能够凝聚广泛共识的最大公约数。2014年,中国对19个重点大城市择校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北京等重点城市也落实得比较好。下一步,要继续向教育不公的环节发力,真正取得实效。

(本文作者:单大圣,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中国   进展   思路   建议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