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中外思潮 > 正文

【独家】全球民粹主义“幽灵”的多个面孔

【摘要】世界历史是一个时间换空间的非同步的现代化过程,在“时空压缩”下,现代化有多少副面孔,民粹主义就有多少副面孔。如果把明显可感的民粹主义概括起来,就知道民粹主义表现形态是有定式的,那就是情绪化、短视化、碎片化、极端化和工具化。把民粹主义通行的共同特点嵌入“现代性”话语框架,就成为理解全球化进程中政治生态的一个重要视角。

【关键词】民粹主义  全球化  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D73/77     【文献标识码】A

每当社会遇到明显的发展困境、危机与再转型,民粹主义便随之而起

全球化危机既加剧了能源资源导致的发展硬约束,又加剧了生态环境导致的发展硬约束,也可能加剧了转型不成功导致的发展硬约束。自19世纪后期至今,每当社会遇到诸如此类的“硬约束”,就会出现明显的发展困境、危机与再转型,民粹主义便随之而起;几乎每隔三十年左右就爆发一次较大规模的、具有相当影响的民粹主义运动,其间歇性的出现对世界历史进程造成了不容忽略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北非殖民地纷纷建国——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现代化的初始化内容。但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民族独立,并不意味着夯实了现代性根基。其民粹主义总是与魅力型英雄并存,民众与英雄之间互相崇拜。曾经依赖民众的精英人物一旦上台,便蜕变为专制者。上台之后的英雄们并不急于也不善于,甚至可以说是不愿意进行现代化制度建设。20世纪60年代之后,独立后建立的政权基本上为军事政变所推翻。卡扎菲、本·阿里、阿萨德、萨达姆等人本来就是从社会底层起家的魅力型民间英雄。他们建立的貌似强大而专断的政权缺乏现代意义的组织性,本质上具有民粹主义性质。在现代化进程中,全球性危机激发了民粹主义的反向运动。这就导致了现代化“自反”:一方面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因现代性残缺不全,对外的民族独立是以牺牲国内的自由民主为代价的,结果让西方借“阿拉伯之春”或“颜色革命”以民粹主义方法促使中东北非的民粹主义政权纷纷易手。另一方面,原生现代化的西方由于过度“现代化”,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进而引发欧债危机和世界性经济危机,这种系统性危机不断催化出民粹主义新形态。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关键时候,对于“民粹主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令人奇怪的是,爱之者用它,恨之者也用它。从“乌合之众”到“政客运作”再到“国家操纵”;从“非暴力不合作”到“体制外暴力冲击”;从传统的阶级斗争到有组织的“新社会运动”;从左翼革命到右翼政治复兴……无不借力于民粹主义。因为现代性有多少副面孔,民粹主义就有多少副面孔: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民粹主义,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的民粹主义,有作为一种政策策略的民粹主义,还有作为一种政治心态的民粹主义,等等。民粹主义犹如现代性,“没有定义,只有历史”,既是一种可建构的“幽灵”般的模糊幻象,又是“屡败屡战、屡战屡用”的金刚不破之魔器,还是一个迂回反复的世界历史难以拒斥的过程。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民粹主义   陈冬生   全球化   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