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后,新民粹主义在欧洲和北美复兴,并活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
民粹主义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民粹主义阶段。19世纪末在美国、俄国以及东欧出现了第一代民粹主义。美国在19世纪晚期爆发了著名的“人民党(Populist Party)”运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主义利用民粹主义的动员方式登上了欧洲的政治舞台,结果是纳粹主义的覆灭和冷战时代的到来。二是经典民粹主义阶段。20世纪50-70年代全球兴起的第二代民粹主义,尤以拉美的民粹主义复兴为甚,成为拉丁美洲政治的主流。三是“新民粹主义”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尤其是90年代冷战结束后,新民粹主义在欧洲和北美复兴,恰好与世界政治转型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相叠合,活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民粹主义有三个着力点:一是着力于反全球化之类的“新社会运动”社会动员;二是着力于反对移民的本土民族主义(极端化就是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反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反伊斯兰和福利主义;三是着力于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发展。进入21世纪,尤其是一些中东欧国家相继加入欧盟后,新民粹主义政党在多国政坛活跃甚至上台执政,在欧洲议会选举中也占据了一定席位。新民粹主义已经在不断泛化。
新民粹主义有四个特征:第一,反对自由主义——新民粹主义在显示极端的同时保持了对民主的肯定,它们不是反对民主而是反对自由主义;第二,反对精英政治——新民粹主义不再主张作为人民的精英带领人民取得政治成果,而是主张反对精英政治;第三,新民粹主义首先出现在西欧,并广泛存在于中东欧国家,成为一个泛欧洲的现象;第四,左右聚合——新民粹主义不是一个单独的政党或者运动,而是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出现的、具有一些相同主题特征的一系列不同政党的政治聚合。西欧新民粹主义多为右翼诉求,并且各具特点,有地区民粹主义政党、种族民粹主义政党和极端右翼民粹主义政党;而中东欧新民粹主义却并非右翼,既有偏右的“强硬派”民粹主义(如保加利亚阿塔卡联盟、匈牙利尤比克党、斯洛伐克民族党以及捷克工人党等),还有偏左的“温和派”民粹主义(如斯洛伐克方向党和保加利亚欧洲发展公民党等)。
新民粹主义泛化有以下几个具体原因:其一,“入盟后综合症”加剧了民众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怀疑,为新民粹主义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其二,民众厌倦和反感传统政党日益精英化,腐败丑闻不断。民众希望“非官僚”的人民领袖所领导的“超越传统左右”的新型政党来改变现状。加之传统政党左右翼的意识形态、理论主张以及竞选纲领走向趋同和中间化,出现了政治真空,为新民粹主义政党提供了发展空间。其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新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和兴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四,欧洲新民粹主义政党还积极加强跨国政党之间的联系与支持,使民粹主义势力欧洲化、国际化,影响力大大增强。如欧洲民族运动联盟已经成为一个泛欧洲的极右政党联盟,这些新民粹主义政党包括极右政党相互支持,渐成合流之势。只要经济社会问题依然严重、民众心理缺乏安全感和寄托,它们就有生存的空间。新民粹主义泛化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世界历史进程中宏观体制现代化难以让多元主义因素与传统,在微观上正常发挥国家之外的整合功能,从而落入了所谓“现代化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