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中外思潮 > 正文

陶文昭:中国民粹主义的“三仇”“两求”与“两过”

中国民粹主义新特点:“三仇”“两求”与“两过”

思响哥荐:

在浮躁的时代,尤其要警惕民粹主义。

民粹有“三仇”,即仇官、仇富、仇专家。民粹有“两求”,即求民生、求民权。民粹有“两过”,即过均、过急。对于民粹思潮,国家治理要泰然处之,有效抑制。

来源 | 人民论坛网(rmltwz)

作者 |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陶文昭

民粹的“三仇”:

仇官、仇富、仇专家

民粹以“民”为精粹。这个“民”,是指下层民众,而不是广义上的包括各个阶层的人民。这个“粹”,就是精华。在价值上,以下层为典范;在利益上,以下层为旨归。

社会是立体的,总是由上中下各阶层组成的。下层的对立面,就是上层。无论什么社会,上层都是那些权力拥有者、财富拥有者、知识拥有者,即官员、富豪、专家。这些人自然成为民粹的靶子,在网络时代更是这样。

专家是被民粹指摘最多的。一方面,柿子找软的捏。知识虽然也是权威,但与权力和财富比,是最弱的一个。是骂了之后,遭到报复可能性最小的一个。另一方面,专家抛头露面多。因为专长于写和说,他们的言论在互联网上广为转载。言多必失,说的多的人被骂的自然也多。近年来,知识界的一些名流几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批评。尤其是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只要他们一有新的言论,就招致网民诸多的,乃至潮水般的非议,难怪有著名经济学家呼吁要“顶住互联网的压力”。

官员、富豪也是民粹非议的主要对象。在传统媒体上,政府官员以领导的身份出现,或是报告,或是指示,显得冠冕堂皇高大上。然而,能引起互联网热议的与政府和官员相关的信息,多是争议性的甚至是负面的消息。诸如,与民争利的政策和各种收费,官员的巨额财产和生活丑闻等。近年来夹杂着各种形式的丑闻,一些地方官员屡被互联网追击,有些还因为网民舆论的压力而检讨或丢官。互联网上富豪也处境不佳,许多网民怀疑他们财富来源的合法性,指责他们奢侈的生活方式等。

民粹的“两求”:

求民生、求民权

反对与诉求是一个铜板的两面。民粹给人突出的印象是反对,但它们也有自己的诉求。

这个诉求首先是民生方面的。哲人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民粹的立足点是平民的利益。民粹主义兴盛之时,必定是平民利益失衡之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有所扩大,无论是跟纵向的历史比,还是跟横向的全球比,都非常刺眼。社会分化历来是民粹主义的土壤,在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文化国度,更是如此。这些年来,有些群体在改革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蒙受了巨大的牺牲,生活在社会的边缘。有些群体虽然绝对生活有了改善,但感到社会不公、利益相对受损。不平则鸣,不公则争。仇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希望自己富有,而实现的方式就是劫贫济富,在分配、社保方面维护底层的利益。

这个诉求也是民权的。社会不仅是财富的不平等,也是政治权利和话语权的不平等。民粹有经济诉求,也有权利诉求。众所周知,中下层民主意识的启蒙和发育的时期,往往是民粹最容易爆发时期。在民主发育还不成熟之时,民粹相伴着民主,几乎是所有国家的一种宿命。中国最近几十年现代化迅猛推进,经济水平提升、教育水平提升、国际视野扩展、社会流动加快,这些蕴含民主的内在因素都有着从量到质的飞跃,这是中国民主发展不可逆转的基础。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也不断强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当今中国民众的民主、民权意识显著提高。然而,政治现实与政治理想有很大的距离,民主意识以民粹的形态表现出来不足为奇。与官员争政治权利,与专家争话语权,就以各种方式发酵了。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陶文昭   民粹主义   民粹   思潮   网络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