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
一个世纪前,中国哲人梁启超先生曾总结过,中国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之中国”,即从黄帝时代到秦始皇,这大致上也是世界其他古文明存在的时间,但限于当时条件的制约,中国与其他古文明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第二阶段是“亚洲之中国”,从秦始皇到18世纪,中国与外部有交流,有矛盾,有征战,也有融合,但这一切基本上局限于亚洲大地,亚洲主要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大都属于这个时代。第三阶段是“世界之中国”,也就是19世纪以来,中国被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了国门,从此饱受战乱、国无宁日。
当然,梁启超之后的世界也变了,中国也变了。但是在某种意义上看,西方唯我独尊、损人利己、“零和游戏”的思维方式迄今也没有大的改变:西方主要国家还会以推动“普世价值”的名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推动所谓的“颜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甚至不惜发动战争,这一切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陷入了动荡战乱,导致生灵涂炭。
同时,中国的迅速崛起正在深刻地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短短一个甲子,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世界之中国”亦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长达一个世纪的中国被西方列强任意欺辱的历史,后一部分是经过上千万人的流血牺牲,中国真正获得民族独立后,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主动开放国门,与世界进行大规模良性互动的历史,中国也因此而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这正好印证了毛泽东的名言:“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今天的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已经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层,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最大的贸易国、有着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也全面上升。尽管中国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已经找到了自己全面复兴之路。
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发展具有了多重的意义。我也可以借用梁启超先生的“三种中国”的概念来描述今天的中国:中国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正同时演绎着“三种中国”的身份,今天的中国既是“中国之中国”和“亚洲之中国”,也是“世界之中国”。
“中国之中国”意味着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什么路,我们往哪里去。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即一个数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与一个超大型现代国家的崛起,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模式在很多方面都与别人不一样,过去不一样,现在也与众不同,未来也还是自成体系的。它有超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会跟着别人亦步亦趋,它愿意借鉴别人的一切长处,但不会放弃自己的独特性,它只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发展,并深刻地影响人类和世界未来的发展。
“亚洲之中国”意味着,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认识到自己是亚洲的一部分,认识到自己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文化文明长期交流互鉴的历史。作为人类主要文明的发源地,作为世界经济最充满活力的地区,中国与其他亚洲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就像亚洲国家历史上在丝绸之路所做的那样,也许可以引导人类文明走出西方文明唯我独尊、“零和游戏”的困境。
“世界之中国”意味着中国的命运已经和整个世界的命运息息相连,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会随着自己的进一步崛起而越来越大。世界由不同的文明组成,文明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这种力量走向分歧对抗,那将是人类的灾难,同样,如果它能够拥抱合作共赢,那就是人类的希望。我们亚洲国家应该携起手来,发扬丝绸之路交流互鉴的精神,让人类的希望战胜人类的灾难,而“世界之中国”将是这种努力的中间力量。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世界大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更多地主持公道正义,更多地拒绝“零和游戏”,更多地推动世界不同文明的合作、共赢、和平、繁荣,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此过程中,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多元融合的伟大历史传承,不仅可以继续造福于中国,也可以为世界范围内避免不同文明的冲突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智慧。
(本文原载北京日报理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