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琼海经验
就地城镇化
推进城乡一体化,其前提是城镇化。只有城镇化达到相对比较高的水平,才会顺势而为提出和推动城乡一体化。从世界城市化进程看,城市化有三种主要类型,一是集中型城市化,二是分散型城市化,三是就地城市化。集中型城市化固然能够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过度城市化”,并带来各种“城市病”。分散型城市化是对集中型城市化的纠偏,但在实践中不乏成功的典型,也有许多不那么成功的教训。相比较而言,就地城市化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取得了成功,避免了发达国家在高度城市化后出现郊区化或逆城市化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确立和坚持“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方针,这对改变长期来形成的我国大城市比例过大,中小城市发展不足的不合理城市结构,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央及时地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作为一个县级市,琼海市在推进城镇化的实践中,探索和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路子。“三不”理念很好地贯彻和体现了中央关于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的精神。“就地城镇化”,不是简单地让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实现“市民化”,而是以风情小镇为珠,以田园景观为线,协调推进现代城市功能向农村延伸和覆盖,建设“田园城市”,打造“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景,让农民感受到乡村田园气息,让农民享受城市生活品质。因而,在琼海的“就地城镇化”中,农村人口不再像通常意义上的城镇化那样向城市迁移,而是在原居住地一定空间半径内,依托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就近就业生活居住,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就地就近“市民化”,就地就近享受同城镇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规划引领
如果说城市化进程主要是靠市场的力量,那么城乡一体化进程则必须依靠政府的强有力推动。从世界范围看,大规模的城市化发生于工业革命之后,200多年来,在工业化、城乡差别以及城市的中心作用等多种力量的推动下,城市化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及其带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的衰败和城市病,又促使人们反思城乡关系的发展,力图既推进城市化,又避免农村的衰败和破落,促进城乡的协调均衡发展。比如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曾开展过“新村运动”。促进城乡一体化,政府是主角,政府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首要工具则是规划,世界上一些城乡一体化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不是这样。
一个国家的城乡一体化,规划要先行。一个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同样规划要先行。不仅如此,任何一个地区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都要从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出发。琼海是一个农业大市强市,工业并不占优势。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202.5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3.8亿元,第二产业27.39亿元,第三产业101.35亿元,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6.5:13.5:50.0。从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看,琼海市要像一些地区主要依托工业的合理布局来推动城乡一体化,是并不现实的。琼海的优势和特点在农业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正是准确地摸清了琼海的优势和特点,琼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构想,将全市作为一个5A级景区来打造,把整个琼海建设成为一个没有边界、没有围墙、没有门票,主客共享、旅居相宜的大景区,有效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实现就地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为此,琼海市在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中,始终坚持把全域规划设计摆在重要位置,按照“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以突出旅游功能和元素为统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编制出“田园城市”发展战略,形成了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框架和顶层设计。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同时,琼海市委市政府还特别重视县域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等“多规”的衔接和协调,从而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