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探寻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驱动力

——基于地区间的比较与分析

核心提示: 因地制宜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尊重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地缘优势、人文特质、生态环境等客观条件出发,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决不能搞一刀切,而应更加注重科学规划,走特色化道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凸显城镇人文气质,避免千城一面,使新型城镇化更加贴近实际、富有个性。

与城市化、城镇化建设不同,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城乡协调一体化、注重包容性发展、共享发展,让所有居民平等享有发展的权利;在土地利用上更加强调集约;在生态环境上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在区域关系上注重与其他城市的协调错位;等等。在这样的一种人本理念更加多元、内涵更为丰富的概念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力究竟有哪些?人民论坛测评中心梳理了近几年来一些地区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的有益实践,在此基础上,对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力进行了尝试性的总结。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地方实践

四川成都:以大城市带大郊区的“梯级模式”

与其他地区城镇化存在明显不同,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下呈现出典型的“梯级城镇化”,发展模式、层次极为丰富。

第一,以“三个集中”为根本方法,建立城乡统筹的发展格局。以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模式,推动土地、资本、劳动力三大要素的聚集,有效减少生产成本和资源环境代价;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第二,以“六个一体化”为基本目标,构建均衡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以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市场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为目标,实现不管是身在城市或农村,凡是成都市民都能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

第三,以“四大基础工程”为抓手,筑牢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大力推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早在2008年,就为农民承包地、宅基地、房屋开展确权、登记和颁证,并建立市、县两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引入农业担保、投资和保险机制,使农民成为市场主体,平等地参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

第四,以“最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攻破城乡二元体制壁垒。取消迁入指标限制,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户籍改革措施,彻底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推进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全面建立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的体制机制。此外还特别明确:农民进城不以放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保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等原有利益为代价。

天津东丽:以“四步走”统筹城乡

天津东丽区华明镇地处城市近郊,紧邻滨海新区,从2006年起,分四步规划建设新的示范小城镇,以此统筹城乡发展。

第一步,宅基地换房。遵循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自愿,以宅基地换房,华明镇通过宅基地换房实现了土地和资金的两个平衡,实现了耕地的占补平衡。同时拿出相当一部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民住宅的配套建设、农民搬迁补贴、农民社会保险支出,做到了资金平衡有余。

第二步,推动三区联动发展。城镇化不是简单的迁城并点,在解决了农民安居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宅基地换房节约出来的土地指标和复垦的土地建设了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使农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发展联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实力。

第三步,实施三改(集改股、农改非、村改居)一划工作,一划就是消除二元体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集改股就是实现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制。农改非就是将农业户口改为非农业户口,主要是改变户籍登记制度,村改居就是撤销原有的村委,组建社区居委会。

第四步,设立村镇银行,“草根银行”服务“草根经济”。村镇银行扎根在农村,为农民服务上门,在最短的时期,按照有关规定给农民解决发展资金问题。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驱动力   内在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