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这给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指出了方向。
城乡一体化的主要路径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2002年到现在,我国城乡一体化的脉络十分清晰,进展也比较快。回顾14年的发展历程,城乡一体化的路径很多,但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以规划为基础,构建城乡一体化布局。我国城镇化建设初期缺乏科学规划,特别是对村镇的规划不够重视,导致城乡发展不协调,尤其是农村发展滞后。直到2007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明确了规划先行的原则,做到以规划为基础,协调城乡空间布局。规划先行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布局提供了条件。
第二,以产业为纽带,实现城乡一体化。比如,东南沿海地区以产业为纽带,在加快城镇建设的同时,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将工业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导入农业生产,实现了城乡协调互动发展。
第三,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实现城乡共享发展成果。按照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以此实现城乡共享发展成果。
第四,以基础设施一体化为突破,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以路网建设、光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纽带,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此外,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为突破,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
第五,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推进城乡一体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了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3+X”的城镇化。所谓“3”是指进城落户1亿人,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1亿人,中西部就近城镇化1亿人。“X”是指对不能落户的常住人口实行居住证制度,并提供就业、教育、医疗、居住等城镇基本的公共服务,通过以人为本促进人口经济发展。第二种类型是做大做强城市群。第三种类型是中小城镇发展战略城镇化。第四种类型是产业带动型城镇化。
推进城乡一体化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规划先行的原则。制定规划时应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有效衔接,合理安排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尤其是市县域的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
第二,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根据我国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大的情况,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模式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路径。比如说,琼海市从实际出发,抓住了地方特点,把12个小镇打造得各具特色,形成“一镇一风情,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促进了城镇与乡村紧密结合。
第三,农村人口进城数量要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大中小城市应根据可吸纳的就业容量来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人口进城的数量,要与产业的发展相衔接,如果转移到城市的人口超过了可容纳的数量,就会出现政府公共服务难等问题,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第四,以农村自身发展为主、政府的支持为辅。通过城乡优势互补,政府和企业对农村的支持是必要的,但是农村面积大、人口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十分不足,要全部由政府和企业支持难以做到,必须要把农村自身发展作为重点。另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同步,这不仅是投入问题,还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
城乡一体化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实践中碰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关系上。
第一,要处理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关系。农村的公共服务明显落后于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公共服务投入严重不足。按有关单位测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约13万元,要实现2-3亿人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当的公共资源服务,至少要投入30万亿。这么大规模投入,仅靠政府是做不到的,东南沿海发达省市的做法值得借鉴。这些地区主要是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使农村富了起来,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再加上政府财政支持,才形成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从全国来看,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主要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要靠政府进行财政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另一方面,要靠发展农村经济,通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形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要处理好农民进城就业与返乡创业的关系。进城务工的农民,应当按照《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保障持证人享受教育、公租房和养老等公共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农民工落户城镇以后,由于受到经济增速缓慢的影响,部分知识缺乏、技能比较差的农民工面临失业或者半失业的状况。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有可能在城市形成贫困阶层,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要将农民进城就业与返乡创业统筹考虑,要让“进得来、回得去”的农民工都有作为。
第三,要处理好城乡一体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国农业面临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地下水超采以及农业内外源污染相互叠加等一系列问题,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已达上限,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第四,要处理好进城务工收入与农业产业收入关系。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就是城乡优势互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根本。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GDP增速下滑背景下,农民工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从长远看,进城打工的收入也是不稳定的,如果将农民工变成市民,农民增收愿望就会落空。因此,促进一二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城乡一体化的根本要求。
第五,要处理好工商资本进村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农业产业回报率正在达到或超过工业的回报率,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日益突出,工商企业资本的巨大存量迫切要求寻找投资渠道,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趋势日益明显。各地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和补助项目,为吸引工商企业进农业、为农业企业实现资本扩张,也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了机遇。要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工商企业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优势,带动农村产业发展。但是,应以严守土地红线,防止土地非农化,以增加农民就业为原则。
责编/潘丽莉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