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城乡一体化发展:面向未来的国家战略(3)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004年中央1号文件: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繁荣小城镇经济。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中央1号文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加大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产品流通和检验检测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完善农业投资管理体制。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

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

2007年中央1号文件: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服务。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

2008年中央1号文件: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增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继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国从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文件报告整理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责任编辑:樊保玲]
标签: 城乡   一体化   战略   国家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