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镇安:建立四级“民情气象”服务站
创新背景
位于秦岭深处的镇安县,总面积3487平方公里,辖19镇202个村6个社区,总人口28.5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大沟深、地域辽阔、群众居住分散、群众诉求渠道不畅等原因,使得基层普遍存在“党委和政府掌握民情难、群众表达诉求难、干部化解纠纷难、基层组织解决群众需求难、特色产业发展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地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群众的民主观念、权利意识明显增强,利益诉求复杂多元,矛盾纠纷日益凸现,给社会管理带来诸多难题与压力。
镇安举措
为有效解决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而导致的党群干群关系疏远问题,镇安县将现代气象服务理论应用于群众工作,建立“民情气象”服务站,将群众的冷暖疾苦通过气象标识直观反映出来,为基层组织有效解决问题、科学施策提供依据。开通了民情“直通车”,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为真正把服务群众工作落到实处,镇安县全面推广了“民情气象”服务站制度,实施了“4318”工作模式,即:建立县镇村组“4”级民情气象服务网络,形成了蓝、橙、红“3”色响应机制,延伸触角组建“1”支党员干部服务队,明确产业发展、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矛盾调处、治安联防、便民服务代理、留守人员代管、红白理事等“8”项服务内容,构建起全域覆盖的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工作体系。
成效启示
建立民情气象服务站是一个颇具创新性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没有成套的规律可供遵循。镇安县委县政府大胆探索、深化改革、锐意创新、狠抓落实,时间虽然不长,已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科学决策,维护了社会稳定,破解了民生难题,激发了干部工作活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全县通过民情气象服务站平台,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9800多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520多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00多起。民情气象服务站真正成为反映群众心声的“晴雨表”,改进干部作风的“直通车”,引导干部为民服务的“风向标”,推进发展的“助推器”。
安徽六安:实施“654321”行动计划
创新背景
六安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素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2000年3月六安撤地建市,辖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和金安、裕安两区,设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市域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10.3万。随着城市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六安市拆迁安置、征地补偿、资源分配、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引发的矛盾大量增多;部分利益诉求群体的活动高频率、组织化、联动性趋势增强;医患纠纷、劳资纠纷、企业改制等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仍然突出。
六安举措
近年来,面对上述情况,六安市进一步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能力,着力实施了“654321”行动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解决了一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6”即六安建好服务平台的严标准,是六安以乡镇(街道)群众工作机构为抓手,打造基层群众信访平台而提出的“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干事、有场所议事、有经费做事、有设施办事、有制度理事” 的“六有”标准。“5”即六安落实“五包”模式,“市委常委包县区、市政府领导包部门、县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片、‘一委四长’包涉法涉诉”。“4”即采取“四专”措施,“专班化解重点信访案件、专组解决涉法涉诉个案、专人包保服务重点人员、专项资金救助特困对象”。“3” 即“三理”,“注重源头治理,注重应急处理,注重依法办理”。“2”即“两创”活动,“无越级上访乡镇(街道)”和“无涉法涉诉越级上访政法单位”两项创建活动。“1”即建好“一化”系统,六安依托省级平台先行推进了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建设。
成效启示
六安“立足形势创新体制机制,立足访情拓宽信访渠道,立足市情化解信访事项,立足源头预防矛盾隐患,立足稳定维护信访秩序,立足发展锻造信访队伍”,着力实施“664321”行动计划。通过平台建设抓“六有”、领导接访抓“五包”、化解积案抓“四专”、社会稳定抓“三理”、责任落实抓“两创”、阳光信访抓“一化”等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的落实,进一步促进了乡镇(街道)信访平台建设、树立了依法解决问题导向、缓解了越级上访工作压力、加大了信访群众教育引导、压实了基层单位主体责任、推动了信访信息化建设,全市信访形势逐渐向好。
总结
通过对全国各区域选取的八大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社会治理主要有四大内涵:一是管理,二是建设,三是激励,四是服务;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要义就是创造“条件”,即通过配套政策措施以优化社会治理的外在条件(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内化社会治理的机理机制、模式方式和文化哲学。社会治理创新,更多是“内外条件”的“复合联动”和“叠加作用”。
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地方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进入“深化区”和“攻坚期”,大数据、“互联网+”“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既赋予各地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新内涵新内容,又为各地社会治理创新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同时也给各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新要求新挑战。如何进一步提炼深化既有的成功做法与先进经验,优化升级既有的成功做法与先进经验,在既有基础上积极认真学习“他山之石”,以及如何在“既有创新”基础上的再创新,则是需要当地的“改革促进派”“改革实干家”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核心行动者”进一步思考与探讨的。
【整理:王礼鹏(见习),本文资料均来自相关媒体报道、研究报告等,在此一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