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产业对接:县域经济融入中心城市的关键

——以四川营山县融入重庆配套发展为例

核心提示: 区域经济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产业同构,同质竞争”。区县作为区域经济的基础单元,如何根据区域特性找准优势,选准发展部门和发展模式,在区域经济中事关生存和发展。

四川省营山县地处川东北,是南充市东大门,面积1633平方公里,人口97万,是南充、广安、达州、巴中四个地级城市经济辐射的腹心重镇,是成都、重庆、南充“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支点。2005-2012年,营山连续7年获得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称号。在当前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的背景下,融入重庆配套发展是新常态下营山寻求跨越赶超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营山已经明确提出要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县,而其根本和关键则是要在融入重庆中实现产业对接。

县域经济对接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极,周边区县如果能与中心城市实现产业链对接,形成“带速”传导,无疑将为区县发展和区域整体经济层次的提升带来显著效果。

一是有利于落后区县实现产业现代化。当前,优化产业结构是各级各地政府在发展建设中面临的最紧迫命题之一。然而,对于缺乏资金、技术落后的区县而言,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多严重不足,面临着产业兴建和结构优化的双重压力。因此,瞄准区域中心城市,实现区县产业融入和对接无疑是目前最佳的路径选择。中心城市强大的引擎作用将有力带动落后区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县工业、农业、商贸实现跨越式发展,助推落后区县实现产业现代化目标。

二是有利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理念,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最重要的体征就是实现区域创新、协调和绿色发展。落后区县对接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将强化城乡生产要素联系,优化区域、城乡产业和空间结构;充分发挥工业对于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乡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并以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推动民生不断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以产业链为传导的县市融入发展,将会促进生产、消费、贸易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从而产生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双向辐射,有利于消除区域隔阂和城乡隔阂,实现区域、城乡统筹发展。

三是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当前的区域经济竞争是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区县对接中心城市产业发展有利于完善区域分工、共享域内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如果区域协同性不高,区域经济发展就会形成“有高峰无高原”的局面,经济发展很难形成稳固的基础。而推动区县加强与中心城市互动,则能够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地域分工水平和宏观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营山融入重庆产业链的可行性

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城市群作为国家级城市群的发展规划为周边区县提供了重要机遇。近年来,重庆着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制造业、新兴工业和现代农业等,为周边区县产业融入重庆地区产业链提供了大量“着床点”。营山近年来致力产业培育,陆续开工建设亿联、泰合、九龙三大商贸城和云凤山与北部新城城市综合体,全县规上企业户数超过50户,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20户,已初步具备融入重庆产业链条的产业基础和产业条件。

价值链层面。根据产业经济学原理,生产要素的合理聚合是实现产值最大化的客观驱动。近年来,营山大力构筑“一铁四高”交通网络,现今到重庆江北机场只有70分钟车程,区位优势正进一步显现。同时,“巴南广”“南大梁”等高速干线公路正加快推进物资的有序传输,营山区位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物流优势。作为腹地重镇,营山完全可以对接重庆“总部经济”模式,充分发挥营山生态大县、人力资源大县和农业大县优势,大力发展“车间”经济。尤其在当前“营改增”的背景趋势下,原来按照营业税征收的部分产业,现在改为按增值税征收,完全可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生产、消费、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中,满足市场对于效率的要求,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企业生产的“增值功能”。

企业链层面。营山与重庆在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和汽配摩配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营山五四机械、奥龙铸造等与庆铃集团、重齿等公司一直长期存有合作,并在生产链条上基本居于企业生态系统的中间层次,年配套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占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近六分之一。随着五四机械公司重庆工区的扩能和义丰亨汽车部件公司的项目建成投产,在制造业方面完全可以以核心节点促进合作扩散,形成企业结构网,从而深入挖掘区域比较优势,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另一方面,作为中心城市,重庆是区域创新的主要动力源。随着创新产业的不断涌现,其落后产能必然向周边地区扩散转移。营山完全可以通过产业链条承接相关淘汰产能,促进产业层次提升,并进一步强化产业合作。

供需链层面。城市腹地既是区域经济的供给源头,也是最广大的消费市场。营山作为川东北重镇,其交通次枢纽的地位在区域物资、信息转换和市场拓展中蕴藏巨大潜力。尤其是当前“互联网+”方兴未艾,“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等农村电子商务正向纵深发展,营山作为人口和农业大县,对于重庆城市经济完全可以形成有力互动。同时,根据实践经验,区域经济联系基本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各级行政力量的有效组织与指导来实现的。当前,营山完全可以依托优势区位,加强政府主导,深入推进市场一体化,积极提升商贸层次,将营山打造为辐射川东北的商品集散地,从而在产业终端谋求更大作为。

空间链层面。空间链的完整和有效衔接与经济区划和区域分工紧密相连。根据城市辐射理论,营山距离重庆约150公里,恰好处在区域有效统筹的合理区间。营山与重庆既存在语言、文化、生态资源的相似性,又有产业、资源和经济结构的非同一性,完全可以实现差异互补和相互联系。营山的通宝牛肉、黑山羊、核桃、富硒大米等在南充地区可能存在同质竞争,但在重庆地区却存在打开市场的可能性。此外,营山与重庆相关产业功能区基本没有处在同一发展阶段,便于通过有效统筹规划实现产业链条的节点对接和链条互动。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县域   关键   产业   城市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