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重庆实现产业同链的对策
当前,营山融入重庆配套发展的方向已定,现在最紧迫的是如何解决产业融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经济学原理和实践经验,发展产业主要是三条途径:一是“栽培”,即自主培育;二是“移植”,即招商引资;三是“嫁接”,即产业合作。营山必须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才能实现与重庆产业“共振”的目标。
整合要素资源,夯实产业基础
营山当前对接重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产业“重量级别”悬殊。因此,营山配套重庆发展首先必须提升自身产业基础。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不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首先应注重资源导向,通过扩大优势资源的开发规模,促进产业化的提升。根据资源禀赋,营山未来必须着力加强土地整理,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使传统自然农业转化为现代规模农业,着力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必须着力抓好农副产品深加工,并着力加强机械制造、零部件加工等领域创新发展,加强研发,集中力量提升企业增加值,在更广视野开拓更广市场,着力夯实工业基础。总之,必须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弱、低、散”等问题。要着力促进农业资源集聚、完善工业发展配套体系,全力完成产业化发展初级阶段的生产要素积累,努力为产业对接夯实基础。
高位把握格局,找准发展定位
区域经济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产业同构,同质竞争”。区县作为区域经济的基础单元,如何根据区域特性找准优势,选准发展部门和发展模式,在区域经济中事关生存和发展。营山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着力把握经济格局,建立和完善“目标清晰、定位准确、科学可行”的总体规划。根据自身条件,营山未来的发展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化,二是工业加工制造,三是生态旅游。依据发展规划的格局,营山未来必须走农业特色发展、工业错位发展和生态高位发展的路子。农业方面,必须要着力发展和壮大特色种养主导产业,并通过资金技术内培外引和产品宣传,努力打响营山品牌;工业方面,要瞄准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努力承接重庆地区中低端产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生态方面,要高位打造生态品质,集中力量打造“拳头”产品。着力抓好太蓬山国家森林公园、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风景区规划开发工作,提升景区品味、拓展景区链条,切实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
深入精准对接,强化载体建设
要加强政府主导,着力做好“精准”文章。要组织有关部门对营山和重庆各区县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努力查找产业链接点,建立产业链项目库、客户群及联络网,为对接找准突破口。深入打造工业产业园,强化对接载体建设,接通企业链。工业园区是基于市场机制下和特殊定位安排下的生产要素聚集,加强产业园建设,有利于企业配套加工链、资本链、合作链、培训链和定单链的沟通衔接。着力选准和突出打造几个龙头企业,通过企业示范效应,积极打造企业集群,切实把工业园区建成配套重庆发展的示范基地。另外,强化工业园区目标导向,加紧挂牌和加快园区中对接重庆的信息中心、研发中心、运输中心等建设,推动平台共享。针对工业园探索设立配套重庆发展基金债券,建立新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形成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的多元投入。
科学分析研判,选准定好方略
毛泽东同志讲:“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在干事创业实践中,必须始终重视战略的选择和策略的运用。当前,营山对接重庆发展应主要把握好两个战略方向:一个是“连横”,一个是“联姻”。“连横”主要是区域战略,是通过更大视野的遴选,寻找到更适合进行产业合作的经济单元,从而形成产业共同体。“联姻”主要是在产业和企业层面,通过战略协议,积极构建产业梯度转移、生产模仿和同类产业技术传感等机制,通过“联姻”增强原有品牌的市场开拓能力,化竞争对手为命运共同体。要围绕产业定位,加大主动招商和推介力度,瞄准有实力、有投资意向、有优化战略布局需求的区县和公司,进行主动洽谈和进攻。要通过科学的分析、超前的研判和灵活的技巧,努力推动合作的实现。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主动作为
改革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产业融入重庆配套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路子。要切实通过政策、财税、补贴和融资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积极促进企业发展;通过完善交通网络、优化土地资源和强化政策争取,积极为企业发展夯实基础;通过加强城市规划,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人始终是第一要素。推动产业配套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聪明才智。引导和推动广大干部切实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充分发挥和增强优秀乡友对于促进配套发展的作用和力量,注重加强配套发展方面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通过“智力”驱动,充分发挥融入重庆发展的能动性,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始终积极主动作为,使营山尽快实现“融入重庆排头兵”的目标。
【本文作者分别为营山县人民政府县长, 营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政策研究股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