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点21分,小许乘坐G7031次列车从苏州火车站出发,32分钟后抵达上海火车站,换乘地铁去往人民广场附近的工作单位。“8点半前基本能到了,还算到得早的。”
小许这一路差不多1小时,每天上班路上,他能遇到很多和自己一样过着双城生活的人,“有不少人住在昆山,那边更方便,除了高铁,还可以乘轻轨去上海,轻轨费用要少一些,但花的时间长一点”。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大都市圈”时代正在到来,越来越多原本生活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人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了“双城生活”。然而,尽管低房价、低生活成本是大都市周边卫星城镇的优势,但相关配套政策和设施的不完善又在阻碍人们的选择,似乎我们距离真正的大都市圈时代仍然还差“最后一公里”。
被轨道改变的城市生态
城际高铁的出现,让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间更“近”,更让“工作在这里,生活在别处”成为可能。
张女士也是“轨道通勤族”的一员。她每天乘坐早上7点25分的G9002次和晚上8点42分的G9001次列车往来于河北廊坊与北京之间,车程仅21分钟。
“虽然是跨省上下班,但感觉就像是同城生活,非常方便,和北京没有距离感。”张女士说。
5月15日,全国铁路迎来了近10年最大范围列车运行图调整。北京铁路局旅客列车开行总数达到610对,创历史纪录。为打造京津冀区域半小时和1小时交通圈,新增石家庄、定州东、保定东至北京西高铁列车。而据专家介绍,周围中小城市进入京津冀城际铁路网的标准是,从任何节点城市出发到北京、天津,通勤时间都在1小时左右。石家庄、保定、廊坊、沧州、邯郸等城市已经接入其中。与此同时,北京地铁确定直通河北燕郊、固安、涿州。其中,6号线通至河北燕郊、大兴线通至河北固安、房山线通至河北涿州。
上海大都市圈的规划是指城际高铁通勤时间为半小时以内,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湖州“1+5”的区域。而其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现在已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截至2015年底,上海地铁运营里程达到588公里,有14条线路投入运营,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已经成型。将来上海轨道交通的总长度有望达到3个1000公里,即市域铁路(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地铁(轻轨)、中运量系统(现代有轨电车、胶轮系统等)各1000公里。
广州地铁建设正进入高峰期。到2015年底,广州运营线路里程为260.5公里,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根据规划,未来十五年内广州或将新建15条地铁线路,届时地铁总长将达981.8公里,是目前已开通长度的4倍。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茂德则表示,到2020年底,深圳计划开通运营11条线路,共计约435公里。未来,预计深圳轨道交通总里程可达1000公里。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已有26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运营总里程达到3618公里。
在近日举行的“2016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高端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轨道交通网络的铺设,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大都市圈”时代已经到来,“城市群”的形成将是未来我国城镇化的一大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