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政党治理(2)

当下中国政党治理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语境下,提高政党治理能力,构建政党治理体系,需要重点关注如下问题:

政党治理要注重政党能力的现代化。要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途径,一是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加强学习,加强理论修养,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切实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制度的自觉性;向历史学习,注重总结经验教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政党建设规律,把握社会发展方向,掌握治国安邦的本领,更好地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向实践学习,注重干中学,使党员干部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具有创新精神,以改革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二是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政党,不断提高党的竞争力、执行力和创新力。通过推进党的执政理念的现代转型,树立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党能够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团结社会各界,广泛凝聚改革和发展的共识,增强党员干部的执行力,从而解决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保障人民的各项利益,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提升党自我约束、自我协调、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政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全面从严治党,用制度和纪律的刚性要求,提高党自我约束的能力;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充分认识党的历史方位,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发展党内民主,协调党与国家、社会、群众的关系,提高党自我协调和自我更新能力;根据国内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党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党的自身建设,增强造血机能,使党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

政党治理要注重政党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用完善的政党制度推进国家社会高效运行。政党制度对于国家社会的运行起到重要作用。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及制度体系,一是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使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发展战略更加科学有效;二是要完善参政党及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渠道,使人民群众通过不同行业领域、不同阶层都能够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三是要完善党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平台最大限度地汇集不同的政治声音,凝聚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保证社会稳定和谐。这样才能将政党制度深刻的嵌入国家社会运行之中,成为国家社会运行的主导力量。

用制度规范党的自身行为。制度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保障。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反复强调“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变颜色”。⑦用制度规范党的自身行为,一是要以法治思维和改革精神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备、科学、务实的制度体系,对权力进行规范和约束,为从严治党提供保障;二是要树立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用刚性制度确定国家治理规则,以强制手段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增强他律的硬约束,确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从而保证从严治党的实效性;三是要增强制度信仰和执行力。制度是治本之策,制度制定下来之后,最重要的是执行。重视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提高人们对制度的尊重,从而实现政党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用制度规范人,用纪律约束人,用法律制约人,把科学的制度设计、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监察惩处结合起来,体现制度的权威和效力,让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在全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的环境。

政党治理要注重政党行为法治化。党内治理要体现有效性,最重要的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实现组织结构的现代化,从而实现党内治理的效能。民主是汇集多数人偏好形成决策的选择机制,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是实施现代治理的最佳制度安排。应该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和体制机制,构建民主、透明、开放的组织架构,推进党内生活规范化和民主化,进而带动和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一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二要健全集体领导制度,用制度规范把集体领导机制和程序健全起来,让党的各项活动受到制度和法律的约束。三要通过党内民主解决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人民民主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党内民主,使党内治理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落实,使党内治理彰显权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党的活动要纳入法治轨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而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一是党要保证执法,带头守法。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全党应当树立法律观念,养成学法、用法的习惯,不断提升依法办事的能力;二是加强党内法治体系构建,促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自觉学法守法,以法治观念解决问题,处理矛盾。法治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法治观念也必然成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

政党治理要注重发挥和整合党的各种构成要素的功能和力量。一是要协调和发挥政党组织内部资源的力量。当下,在党内存在信仰缺失,民主观念淡漠,权力约束缺位,腐败不但滋生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内部组织能力。为此,执政党一要善于调动、协调和整合政党组织内部资源,优化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制度供给,物尽所用,人尽其才,保证政党治理的有效性;二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和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必须时刻拧紧建党治党总开关,让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使党的组织内部充满活力;三要以有效的制度约束、法律约束惩治腐败,把科学的制度设计、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监察惩处结合起来,构建严格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保持组织的先进性。协调好党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实际上也是体现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关键。

二是要提高政党社会整合能力和水平。政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和水平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表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政党的社会整合能力是指政党“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协调利益关系、组织社会协商、化解社会矛盾、进行社会动员,将社会分散的、异质的、多元的要素纳入社会主流价值框架内的过程,进而达到协调社会、组织社会和凝聚社会的目的”⑧的能力。政党作为国家与社会的桥梁,具有团结合作、利益表达与整合、维护稳定、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功能。政党的社会整合能力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执政绩效,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水平,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党要在制度建设科学化和政党建设法制化的基础上,一要注重提高价值整合能力,将社会价值观念统一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不同治理主体对党的认同感及治理的主动性;二要注重提高利益整合能力,关照不同利益主体的要求并加以整合,充分调动多元治理主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三要注重提高权利整合能力,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倾听不同权利主体的诉求,保障不同利益主体的民主权利,激发多元治理主体的创造性。

总之,在党的建设中融入治理的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法律规范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协调好政党、国家、社会的关系,并实现三者的良好互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本文系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JD710004)

【注释】

①②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

③习近平:“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人民日报》,2014年2月18日。

④齐卫平:“执政党规模问题研究不要陷入误区”,《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第12期。

⑤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第52页。

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

⑦《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29~333页。

⑧侯晋雄:“转型期党的社会整合能力研究”,《领导科学》,2014年第3期(中)。

责编/张蕾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政党   现代化   背景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