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考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建设适应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更有利于团结和带领基层农民执行和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因此在新历史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党员干部学习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工作创新为动力,把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融洽党群关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农村基层 党组织 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国家发展、稳定、巩固基础的重大方针政策。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把握基层党建工作重心,把握工作大局,更好更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成为考验农村基层干部学习政策的政治自觉性、服务人民公仆定位的必须性和创新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的现实性。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将党员干部如何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如何服务群众、如何创新工作三者结合起来。其中,党员干部如何学习是提升农村党组织发展水平的基础,如何服务群众是转变农村党组织建设方式的核心,如何创新工作是改善基层党组织服务的源泉。

树立以民为本的学习意识,不断增强自身党性修养

学习不仅是知识积累和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传承文明、进步繁荣的助推器。长期以来一贯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全党的重大任务。近些年来,各地在基层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但是,农村党员干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做好村民爱学习的楷模。基层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也提出,理论学习是干部的看家本领,强调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一定要重视全面深入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成为先进的党;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就不可能成为党事业的先锋战士。①在当前新历史条件下,基层党员干部面对群众复杂多样的诉求和期盼,大多时候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好心办坏事等现象,这对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考验,同时也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所必须解决难题。这一问题的形成,既有农村基层干部大多文化程度偏低、综合能力不强、政治业务素质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等客观因素,也有不注重党的理论政策学习,对教育培训认识存在偏差、兴趣小、缺乏积极性、知识更新不及时等主观原因。②因此,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本领必须多措并举,使基层党员干部本着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谨慎态度,更加积极主动、认真勤奋地进行科学学习。

加强自身政治修养,做好村民讲政治的表率。讲政治是基层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德在于行,行高于言。从严治党必须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入手,并具体体现到日常工作中,决不能违背中央大政方针各自为政、自行其是、上瞒下骗。党内政治和组织生活要遵守“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之纲。党内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应以团结和谐、弘扬正气、纯洁健康为要,绝不拉帮结伙,或各自搞利益集团。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使自己一言一行符合党纪、政绩和国法,符合共产党人的道德规范。在工作中,做到按章办事,令行禁止。基层干部必须自觉学习中央及上级党委政府工作报告政策文件,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各项规定,始终与中央及上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不仅要落实好上级党委政府政策文件,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落实工作。

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做好村民谋发展的智囊。有序提升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个人综合能力。支持并鼓励有意愿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理论教育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等,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知识层次和文化水平,在基层形成善于学习、服务为民、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努力打造培育优秀人才的土壤和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让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能力强、学历高的人走上村支部书记岗位。特别是要把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的突破口,出台各种政策引导大学生村官通过竞选走上村领导岗位,提高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基层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服务群众的新本领。以农村党组织干部队伍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重点,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实训基地、远程教育站点作用,通过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现场培训、技术轮训等方法和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分层分类培训。在强化政治理论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强责任教育,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做到学以立德;强化业务能力、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做到学以增智;举办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深加工和种养殖技术等农村实用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本领和带富能力,使学以富民。

树立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提升基层民主服务水平

现阶段国际国内各方面条件与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执政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改进,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必须始终坚守,中国未来发展需要依靠人民群众。

树立公仆意识,做好村民的贴心人。基层党组织不仅是连接党心和民心的桥梁,更聚集着最广博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开展基层工作,可以最近距离的接触最广大群众,知道群众最真实的所思所想,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使党组织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1941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③基层干部是干部队伍的基础,是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传递党的温暖和关怀的人。基层干部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用他们最平凡的坚守,把共产党人对对党和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热爱诠释得淋漓尽致,用实际行动说明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民公仆优良品质。

疏通沟通渠道,做好村民的联系人。基层党组织具有党群沟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习近平认为,我们要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置于首位,准确及时把握群众所盼、所思、所急、所忧,把群众工作做实、做透、做细、做深,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④。目前有部分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出现了服务渠道阻滞、组织涣散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既有市场经济盛行使村民对社区党组织依存度降低,社区党组织不能快速适应新形势从而及时转变职能的原因,也有部分社区基层党组织为人民服务宗旨淡化、与群众沟通联系少等关系。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处于转型期,基层党员干部外出务工多,流动性较大,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受到约束,党内生活制度基本流于形式,使基层党组织成员思想之间出现了断层,管理和教育难以落实。因此,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坚持“内外兼修”。基层党组织要强化每个党员的责任意识,积极开展群众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这是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提高服务质量,做好村民的服务人。建设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内在要求,核心是践行服务群众活动,关键要保证和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服务能真正落到实处,避免因体制机制不健全而造成虚假服务或服务形式主义等现象。习近平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服务型”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行动总纲,必须付诸实践。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并以服务群众为主要目标,加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目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服务群众意识淡薄的现象,这严重阻碍建设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践活动。应从服务对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合法性,以及党凝聚力、号召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高度,认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创新的服务意识,注重服务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努力为基层群众提供高水平优质服务。其中,服务过程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改善和提升服务过程,要以制度为基础,完善服务体系。只有在健全的制度和系统保障下,才能有效保障和提升服务质量。

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探索基层多元发展模式

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创新是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对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形成基层党组织、社会与村民的新型关系模式具有深远意义。目前,部分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变化,缺乏主动进取和创新精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缺乏有效的方法,出现活力不足、与社会脱节等现象。因此,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创新,积极发挥党支部平台的优势作用,促进农村社区发展⑤。

发挥支部共建作用。农村党支部可以与市区和科研单位党支部建立支部共建关系,把最好的农业技术带到基层农村,并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普及给村民。邀请市、区农业专家种植能手,深入社区进行现场讲解种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推荐社区种植能手参加市区镇各类农业技术培训。通过农村支部和大学支部红色1+1支部共建,把大学资源通过成立大学生课外实习基地建设,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新技术、新品种、新方式对接的平台。

积极开展支部对接。通过农村党支部与社区、社会院校支部对接,把村民名优特产直接进行终端对接,真正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与公司、学校食堂等餐饮单位建立销售终端,减少村民中间环节的销售成本。针对近几年兴起流行的农产品采摘和亲子互动方面的需求,支部可以组织村民大力推广发展旅游采摘,减少运输等销售成本的同时,又能大大提高农副产品的经济价值。通过支部红色1+1对接,积极吸收和引进新技术和新思想,拓宽基层党组织建设思路和方法。

党支部积极与协会服务双赢带动。支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共同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到邻村、外地考察学习,达到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长见识,学习循环农业、现代都市农业以及特色旅游产业。通过合作社等村民自治组织为村民统一购买农用物资和农业生产资料、安排培训、标准化种植、制作包装、品牌销售,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使村民增收和党支部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在解决实际困难上动脑筋,围绕破解难题抓创新,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和引领发展躲不开、绕不过的难题和矛盾,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活力,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和服务实效的创新品牌和服务载体,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始终保持蓬勃生机。

此外,农村基层党支部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鼓励群众积极主动为自己所在社区发展献计献策,达成“解放思想多学习、致富光荣靠科技”的共识。因地制宜根据当地优势资源制定社区发展规划;探索现代都市绿色农业的教育功能,打造农业科普基地;较发达地区应向中高端的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把党员干部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放大,服务周边村民。推进多元化工作模式,通过支部共建、对接,协会服务带动,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带领村民增产增收。

建立健全系统体制机制,完善保障和激励制度

农村基层党组织位于行政体系的最末梢,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政治领导核心。当前在部分农村地区,党务工作被误认为是做虚事,普遍存在重经济而轻党务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及组织体系,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系统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不断全面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只有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的系统体制机制以及基层党员干部的激励政策制度,才能激活农村人才库,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最优价值。   

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完善制度保障体系。马克思认为:“每种生产形式都产生它们所特有的统治形式、法权关系等等,制度就是对这些形式与关系的规范化表达。”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必须要有制度化规范和保证。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的体制机制,根据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完善全局体系建设,构建政策设计方面更好蓝图。同时,不断改进党在基层组织中的工作机制、服务制度、领导体制,形成加快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体系。大力推动和引导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发展要素向农村基层倾斜,把办实事、做好事的职能更多地交给基层实施。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党建、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各方面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完善基层党员干部考核激励制度,激活农村人才库。深化拓展农村基层干部民主评议办法,根据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两委”干部、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等身份特点和党员年龄、身体状况、工作实绩等个人情况,对农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日常表现和作用发挥进行差别量化评议,形成优胜劣汰评价机制,真正做到服务群众有激情、庸散懒惰有警惩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同时,由于近几年过度追求经济,很多地区出现自然环境严重破坏现象,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评价体系,把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逐步纳入到基层干部评价指标体系中,在尊重民主的基础上,选拔出最优秀的基层党组织领导人。

创新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选拔和流通机制,优化基层干部队伍。努力打造培育优秀人才的土壤和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让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能力强、学历高的人走上村支部书记岗位。特别是要把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的突破口,出台各种政策引导大学生村官通过竞选走上村领导岗位,提高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重视农村党员干部考察和升迁可持续性问题,对激活农村人才库,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村发展系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闫怀坤,赵珂:“浅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人民论坛》,2013年第6期。

②孙强:“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党建》,2013年第5期。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9页。

④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求是》,2013年第1期,第6页。

⑤赵丽敏:“农村基层组织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人民论坛》,2014年第7期。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1页。

责编/张晓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党组织   基层   时期   农村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