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时期服务型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

【摘要】服务型政党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基本指导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点。在新时期要更好地进行服务型政党建设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进行党的历史方位转变和政党功能转型,全面改善党群关系,发挥好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服务型政党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当然,新时期服务型政党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例如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都不容小觑。

【关键词】新时期 服务型政党 政党建设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党的十八大相关文献中,首次出现了新时期服务型政党建设这个课题,这是一个党建工作新课题,值得深入研究下去。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面临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这对于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对服务型政党的研究,必须要考虑好几方面的因素,其中首先就是要深挖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思想渊源、基本内涵和理论渊源,必须明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依靠服务群众来获得群众支持。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要努力做好角色的转变,从原来的革命党向着执政党进行转化,而原先所重视的管理功能也要渐渐地向着服务功能进行转化。

新时期服务型政党建设是时代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党的工作重心、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解决好我党在新时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且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出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潮流的正确抉择。深入探究服务型政党建设的相关理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能够更好地指导基层党组织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推动服务型政党建设。

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思想渊源与内涵

思想渊源。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思想根源是其发展建设的理论基础。要进一步构建服务型政党,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作为思想和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创造历史的正是人民群众自己,所以如果要解放全体的劳动者就一定要依靠劳动人民的力量,我们在进行政党建设的时候也要依靠劳动人民的力量,要坚决树立人民群众至上的观念,尊重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发展服务型政党建设要坚持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将现实的人当成是现实中一切事件的出发点。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决定了我党要在新时期进行服务型政党建设,因为不管是在什么历史时期,我党都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服务理念。早在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时期,毛泽东就在《为人民服务》等文章中确立了这一宗旨。而邓小平等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则深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出“三个有利于”等标准。新时期党的领导集体也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认为应该要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党的各项工作都要建立在为人民群众圆梦的基础上。

基本内涵。服务型政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服务”作为政治本色,只有坚持民主和法制才是更好地进行服务型政党建设的基础。在进行政党建设的时候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还要在不断地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基础上教育群众,让全体民众的法律和民主意识得到不断提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群众路线,通过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来彰显先进性,将能否让群众满意当成是衡量工作的一个标准。

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党的要求

转变历史方位和政党功能。新时期对服务型政党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其中转变党的历史方位和政党功能是其重中之重。新时期我党要做好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不再靠意识形态灌输式宣传来教育群众,而要改变历史方位,调整政党功能,将执政为民的理念作为政治本色,从管理型转变成服务型,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要求以人为本,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这也是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党的时代要求。以人为本很好地体现了尊重人民群众,将群众作为建设国家主体的思想,要以人为本就要给全体民众带来福利,让所有民众都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收获,要通过全力发展国家政治、经济等来更好地为群众谋利益。

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思想。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党的时代要求还体现在实现“中国梦”上,这是新一届的领导集体提出的战略思想,“中国梦”要求尊重人民,要依靠“中国力量”来实现这一梦想,我党要带领人民群众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们幸福作为“中国梦”的主要内容,狠抓食品安全、住房、医疗、失业、养老等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

新时期要更好地改善党群关系。服务型政党建设不能脱离群众,新时期服务型政党建设过程中要更好地改善党群关系,将突出党的服务功能作为改善关系的方式和策略,保持好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通过健全党的领导班子、提高基层党建工作人员的思想和综合素质、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方法来更好地改善党群关系,端正好“四风”,在群众中树立党的良好形象。

借鉴服务型政府建设经验。近年来,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能够对进行服务型政党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求创新社会治理,在民主的前提下完善各种法律,并深入进行体制改革,管好各种公共服务项目,使养老问题、再就业问题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推动管理型政府转变成服务型政府,以简政放权等作为手段,让服务变得更有效,这对于服务型政党建设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新时期服务型政党建设的问题及其根源

服务型政党建设面临的问题。新时期服务型政党建设不可避免会面临一些问题,只有认真挖掘这些问题并寻找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进行服务型政党建设。例如“四风”问题就不容忽视,包括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内的这“四风”是目前人民最反感的问题,值得重视。另外腐败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军队和基层领域的腐败问题,还有所谓的裸官现象更是值得关注。在服务型政党建设过程中,有少数党员干部和人们群众争夺利益,例如在置房、税收等方面利用职务之便来谋取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新时期党群关系不容忽视,一些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比较淡漠,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待人们群众反映的问题态度冷漠,办事效率比较差,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在人民群众中间产生了相当恶劣的影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一些群体性事件,暴露出了这些地区党群关系紧张的现状,这些群体性事件包涵的范围很广,在土地承包、拆迁、国家救济款发放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这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注意。

客观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社会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革命党转向了执政党,这种转型给党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于执政党的认知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渐渐地不再单一地关注经济增长的问题,而开始关注教育、再就业、食品安全以及住房等和民生有关的问题,因此服务型政党的建设迫在眉睫。

主观原因。少数党员干部存在世界观的扭曲,他们渐渐地被权力冲昏了头脑,脱离了群众,由于党性修养不够所以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一些干部甚至还存在利用职务之便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大大地破坏了新时期服务型政党的建设。一些基层党组织比较涣散,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懂得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有的党员干部在文化素质和工作水平上都无法胜任新时代的要求,所以他们往往因为能力问题而有意无意地回避各种民生问题,工作热情比较低落,这种不作为的现象对于新时期服务型政党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制度性原因。我国党务公开制度不太完善,不能够更好地维护人民的知情权,人民群众无法更好地投入并参与到一些重要的决策中来。另外服务评价机制也有待完善,单单进行组织自评和上评无法得知群众的评论意见,缺乏一套合理的评论制度来有效量化党组织的服务能力。而且一些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群众对其的评价是没有价值的,对群众的评价较为忽视。因此,必须健全各种相关制度,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服务型政党建设。

新时期服务型政党建设的实践经验

作为整合工具,体现全能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从革命党转变成了执政党,从斗争工具变成了整合工具,更主要体现的是全能主义的执政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渐渐确立一元化的领导体制,采取集中管理,全面进行执政的方法,以全能型的政党模式开始对社会进行整合,政府各部门要接受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一切重大项目都要向党中央请示。这使得党要管辖的事情越来越多,机构也渐渐地变得复杂。虽然说在新政权诞生的时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一元化的方法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全能主义、包揽一切导致党在功能取向上有一定削弱,反而影响了服务人民的效果。

由于在社会管理中加入了过多的政治因素,所以导致我国社会政治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统一了全体人民的思想意识,但是在政治社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这种党管理一切的方法过于强调革命性,以至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了一个极左的极端,导致了社会政治化的形成。

也就是说,我党在进行社会整合的时候坚持为民服务,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偏差,这为我党在新时期更好地进行服务型政党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例子,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以史为鉴能够让我党更好地注意到问题所在,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将落脚点放在为人民服务上,搞好新时期的服务型政党建设。

作为目标工具,需要有序推进。第一,加强学习,提高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思想认识。俗话说,欲善其事,必先先利其器,思想认识建设是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根本。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等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深化党员干部对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认识。要通过层层培训、现场指导、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广大干部、党员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党员群众、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社会管理的能力。

第二,因地制宜,加强服务型政党的建设力度。服务型政党建设是十八大对党建认识的再发展,也是对党的组织内涵建设的扩展与延伸。要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实际情况,找准载体、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各个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服务型政党建设。要使创建工作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群众需求,切记不且实际,盲目创建,既受党员群众排斥,没有取得实效,又破坏政府公信力,影响党的光辉形象。

第三,凝聚力量,整合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合力。协作取得成效,团结诞生希望,凝聚才会产生力量。服务型政党建设的要求就是要各个党组织能够形成合力,能够构建出共同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良好势头。要做到领导带头转作风,党员带头树形象,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便民代办制,力争把服务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要开展扎实有效的培训教育,多角度、多方面提高党员个体为民服务技能,适应一人多岗、一岗多责服务需求,为组织服务、团体服务积蓄力量,提供保证。

第四,强化保障,建立健全服务型政党建设长效机制。服务机制的建立健全是保证服务型党组织正常运作的基础。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互学互评、沟通交流等各项制度,全方位提高其理论素质、业务水平。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把服务型政党建设纳入基层党建考核体系,把服务成效作为考核核心要素,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根本标准的考核导向。建立健全双向融合机制,大力推进各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推进党建工作双向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总结

在新时期进行服务型政党建设是时代的要求,在构建服务型政党的时候,要注意坚持立党为公的宗旨,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只有不断坚定自己的信仰才能够搞好服务型政党建设。要构建服务型政党,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普通党员由于和人们群众接触更为频繁,所以更要加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并贯彻群众路线,采用和普通群众交朋友的方法来了解民情,并努力在群众中树立模范形象。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执政的时候要带着为人们群众谋福利的思想来搞好建设,多搞类似生态建设、保护资源等对群众有益的项目。

在新时期进行服务型政党建设还要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通过各种技能培训方法让他们在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不会慌张,确保他们能够妥善地发挥创造性,处理好各种问题。同时还要健全各种服务机制,用完善的服务平台来倾听群众的心声,开展零距离服务工程来切实关心人民群众的问题。由于新时期信息技术等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所以在新时期进行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时候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来推动为人民服务。例如可以建立各种网络平台来普及群众想要知道的各种信息,实现信息公开化,还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党员服务中心,让党员服务群众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在新时期进行服务型政党建设要吸取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服务群众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及时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全体党员干部一起端正思想,克服在服务型政党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服务型政党建设。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

责编/王坤娜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政党   服务型   时期   实践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