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初步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聚集特色,并在相关细分行业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但由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下,缺乏创新驱动,加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指导及配套政策制度体系,导致竞相建设、重复投资、投入使用率较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关键词】战略性 新兴产业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针对我国传统产业而提出的概念,这些产业掌握着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基础,具备资源能耗低、综合效益好、带动系数大以及就业机会多等特性。它的发展主要是依托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优势,在一定的具备优先条件的领域较早发展起来,它以重大的科技突破为前提,将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综合实力有着深远影响。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国际视角—金融危机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都进入了产业发展的调整时期。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性需求缩减,这就导致大批产业规模的缩小,例如汽车行业在2009年的汽车总量便下跌了12.5%,这种产业规模萎缩是全球性的,北美、欧洲以及日本都受到了冲击。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国家不得不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开始将信息网络技术、绿色能源、新材料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这也是面对新的国际竞争形势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国内视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经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土地以及环境等方面的低成本优势而吸引了大批国外企业的青睐,这也使得我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我国人口成本的增长、资源的匮乏等因素,我国已经失去了作为低端生产制造工厂的优势,因而我国必须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传统的制造业转向新兴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视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我国的传统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其主要采用粗放式生产,随着其发展,这些粗放式生产资源利用率低且环境污染严重,这给我国产业发展带来了资源短缺而产能过剩的问题。资源的短缺和低利用率使得我国对外进口依赖较大,以石油为例,我国2010年就有一半以上的石油依靠进口,而且预计到2020年,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会达到60%,这意味着我国的石油安全存在威胁;在能源方面利用率低下的状况较为严重,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在2006年钢材消耗量、铁矿石消耗量以及煤炭消耗量占全球消耗量的30%左右,氧化铝消耗量、铜消耗量占20%左右,但其生产的GDP只占全球5.5%。此外低利用率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因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
在产业规模上,总体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是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发展速度较快且产值也有较大增长。例如在资源再利用产业发展方面,截至2010年,资源循环再利用的产值超过1亿元,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率达到了59%,回收再利用的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再生资源约9亿吨,与此同时,这一产业还吸纳新就业人口2000万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上,我国光通信产业发展规模也得到较快增长,其在2009年的产业规模为542亿元,到2010年发展为882.9亿元,增长率为37.5%,到了2011年突破千亿,达到了1049.9亿元。
在产业结构上,每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其自身的产业结构特点,并有着自身较为突出的产业发展方向。例如在高端设备制造领域,近年来我国突出发展的是轨道交通设备和智能设备发展,这两项占整个高端设备制造的比值较重,从2012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在2011年全年中轨道交通设备占高端设备制造的25.5%,智能装备制造占37.9%,其中航空装备虽然只有17.2%的占比,但其将来的发展空间极大,且在航空装备上的突破在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但在海洋装备和卫星工程装备的制造上还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目前高端设备制造领域的产业结构存在有突出发展的行业但各个行业又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而这种结构状态也普遍存在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结构中。
在技术水平上,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在努力逐步摆脱对国外技术引进和模仿的依赖,并逐步研发属于自己的技术,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在新材料产业中,我国整体的研发水平进步比较快,而且取得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其中能源汽车所需要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有机发光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纳米碳管以及功能陶瓷等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经较好的实现了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
在地域分布上,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地域分布上有着因地制宜和依托资源的总体特征,但总体上来说在东部沿海、沿江地区发展较快较为密集。例如环渤海区域就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其具有区位、资源、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我国高新技术研发、设计与制造为一体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北京聚集着大量的人才、科研与教育资源,这也使得其成为环渤海地区技术转化开发的中心,例如在节能环保领域,北京地区便有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中关村科技示范园以及通州国家环保园区等较为高端的产业园区。而在珠三角区域,新材料领域的发展独树一帜,例如广州市拥有250余家高新材料企业,且一半企业的产值过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金发科技集团。除了沿海和沿江区域外,中东部地区也有依据自身资源优势而发展起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中部地区有着丰富的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这有力地催生了能源和原材料产业生产优势;而以四川和陕西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其地理与能源优势使之成为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地区。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社会、技术发展各方面更加密切,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来看,其在各个领域可以说是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放在全球视野中,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便明显地呈现出起步晚、自主知识产权不足以及转化难等问题。
缺乏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转化率低。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生产建设,在此基础上,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就成为了检验该科技成果转化率状况的试金石。我国当前的统计数据显示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还比较低,其中成果转化率只达到20%左右,专利实施率则更低,不到10%,这一数据不仅远远低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与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国家相比较而言,也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便是我国缺乏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虽然我国的科研机构较多,但是由于缺乏中介机构,这便直接造成了很多企业很难直接获得最新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科研机构也缺乏将研发成果推广的渠道,这就阻碍了新的先进技术在整个社会生产中的推广,其效益和价值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新兴产业企业规模比较小,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较弱、知识产权少的窘境,因此他们很难在大范围内推广或将其品牌化,而且目前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以贸易为主,大多只是代理外国产品,很少自主进行产品研发,而即使这些公司进行产品研发,往往也处于高科技行业的中低端层次,产品并没有过高的附加值,形成知名品牌的更少。我国大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而且由于科研项目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而且研发周期长,有一定的风险性,许多企业便转为对一些高科技产品进行模仿,缺少原创精神。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也出现了联想、华为等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企业规模小、国际竞争力不强。
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不足。科技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越来越被国家重视,我国近年来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投入也越来越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研经费的GDP占比仍然不高,例如2007年,我国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占GDP的1.49%,而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这一数字为3.39%,韩国是3.23%,这都高于我国。而且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使用上,科研机构和高校占比较多,而企业则很少拿到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另一方面,我国科研经费不足主要原因便是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单纯从数字上分析,尽管我国企业的科技投资比例高达70%,但这其中主要是针对一些大型国企和军工企业,而民间企业很少参与科技研发投资。因此可以说,政府仍然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研发的主要资金来源,而在发达国家,高新科技产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风险投资,民间投资也较为发达,而我国还没有形成高新科技风险投资的市场环境。
自主知识产权少,国际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虽然在不断上涨,但从2007年的统计数字来看,外资企业占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86.6%、出口总额的79.4%,由此可见我国自主的高新科技产品占进出口总额量较少,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上并不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从贸易差额的角度来看,外资企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类贸易顺差的主体,且顺差额度较大,而国内的大部分新兴产业都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而造成国内国有企业以及私营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贸易中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我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其在整个国际的高新基础产业链中还处于较低层次水平,这也使得其对外技术依存度较大。例如,目前一些移动电话的芯片、数字电视中的核心技术、电脑计算机中的因特尔芯片等都长期依赖进口。而这些软件、芯片等高科技产品涉及到了国家的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等有关信息产业的方方面面,对于一国发展十分重要,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研发比较薄弱,还较依赖国外相关技术。
我国相关制度不完善,产业政策不健全。我国现在处于转型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环境并不健全,这也使得一些新兴产业企业发展受阻。目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家总体上持支持的态度,但其支持的政策与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存在不配套、不适用等现象,而且支持的力度也并不大,能够适用这些新兴产业的融资政策及其他体系等都不够完善同时我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出口优惠都低于发达国家,这不利于鼓励企业去进行高新技术自主研发,也使得我国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研发、转化与创新的主体。
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进一步健全我国的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首先要求企业要充分重视自己现有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技术转化工作,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技术实力;其次是要健全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研发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这才有利于科研技术转化与企业真正实力的提升;再次要对我国的科研项目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改变过去以科研机构和院校为主的结构,尝试建立以企业为主,科研机构或院校研究机构为辅的模式,形成产学研的紧密衔接和结合;最后还要改变技术的引进方式,要改变以往单纯的引进使用技术的做法,而更应该消化所引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变我国战略新兴企业纯粹模仿国外先进技术的现状,这种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技术的新方法使用以及技术改良等。
不断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为投资主体创造多样化的选择模式。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既可以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也可以促使企业自身不断提升改进自我,以此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化的需要。不仅可以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资金上的支持,而且还能够让企业在吸引投资的过程中不断适应市场化机制,在管理与经营策略上获得更多经验与进步。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还在成长过程中,而且整体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机制都不是很健全,这就需要政府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市场环境的制度和政策,政府还可以对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一定的引导,使之更加青睐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获得风险投资机构的支持,这将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足够的资本支持,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就当前而言,我国的股市创业板块已经得以启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战略新兴产业中来,而且也鼓励了更多的企业来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中,从而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加强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植。众所周知,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乎到国家发展的未来,因此政府应该对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潮流进行相关的预测和评估,并据此对我国的产业资源进行相应的配置,从而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尽快在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和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初期,国家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和保护,逐步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具体来说,政府可以在税收上实行相应的减免或优惠政策,也可以在资金借贷上制定一定的便捷和宽松政策,政府还可以制定有利于拉动人们消费高新技术产品意愿的政策,这都能够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毫无疑问,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科技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国经济、军事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而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成为各国防止科学技术外流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发达国家对科学知识的供应和扩散有着较为严格的管理和规定。目前我国虽然有相应的知识产权制度,但其对目前中国科技的发展保护并不十分适用,常常出现一些企业对类似的技术进行重复的开发和研究,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技术创新成果又不能及时的申请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不利于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尤其是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制度的完善是其必备的发展条件。
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结合。我国现在正处于产业转型期,但主体的产业仍是传统制造业,这在早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也一度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制造大国,但由于自主研发技术缺乏,我国始终没有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强国。而传统的制造业其实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随着国人口红利时代的逝去,我国制造大国的优势已经不存在,因此必须进行产业的升级转型,借此才能摆脱制造业低附加值、低收益的困境,这就需要将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结合,这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提高我国的综合国际竞争力。
(作者为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讲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编/王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