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马克思关于“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的论断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是“两个武器”密切结合的双向路径。文章从历史必然、逻辑环节和实践启示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两个武器”密切结合的双向路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和论述,以促进公众对此的理解和认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两个武器 双向路径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已有悠久历史,可以说,自从马克思主义创立之际,由于它作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解放的科学理论而内含的“诉诸群众,诉诸无产阶级”①的本质要求,这一伟大历程即已开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普遍认为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对其路径的理解大多是单向的。但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马克思便坚定而明确地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②。这就清楚地要求我们,在理解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上,必须从“两个武器”密切结合的双向路径上作出努力。
“两个武器”紧密结合双向路径的历史必然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两个武器”密切结合的双向路径,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人类社会在数千年历史发展长河中,始终处在某种混沌之中,或如恩格斯所言,“处于半睡半醒状态,大多数人还得盲目地摸索”③,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被统治阶级还没有深刻感知到精神武器的力量,并寻觅到能够使自身获得新生解放的可靠而科学的精神武器,因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④。
直到马克思主义诞生之际,“全部有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⑤,社会矛盾的发展也不外乎就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获得解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依然是剥削阶级的思想。一方面,从客观上说,矛盾发展尚有诸多缓和协调的空间,另一方面,从主观上看,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思想不可能也不愿意揭穿历史发展的真谛,破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之谜”。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相当发展的时候,巨大的生产力在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的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内在而深刻的矛盾暴露出来。资产阶级魔法般缔造了一个新社会—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同时也呼唤出了与自己相抗衡的“魔鬼”和“幽灵”。这时,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彼此作为对方“武器”的“两个武器”及其密切结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唤。
从“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来看,“哲学”,即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唯物史观这一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还是剩余价值学说这一人类思想史上的颠覆性发现,最终的落脚点就在于无产阶级这样一个“物质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属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只有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立场上,才有运用和掌握它的必要和可能,剥削阶级则千方百计地诋毁它、消解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破解了历史之谜,使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发财致富的秘密暴露无遗,使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认识了自己的崇高地位和伟大使命。科学社会主义客观而科学地诠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历史使命及历史条件,敲响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丧钟,昭示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解放的光明未来。
总而言之,“哲学”即马克思主义整个科学学说和思想体系,都是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有利而于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不利的,都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欢欣鼓舞,为资产阶级和剥削阶级捶胸顿足的。“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那里才能找到自己的伟大价值,必须把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从“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来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工人日益成为机器的附庸,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压榨血汗的对象。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压榨激起了工人越来越强烈的反抗和斗争,从初期零星自发捣毁机器等斗争形式发展到19世纪30、40年代直指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发生于法国、英国和德国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不断走向成熟中的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人类历史舞台。
这几次运动中,无产阶级政治上的高度觉悟、精神上的英勇无畏和斗争实践上的强大威慑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但最终都因缺乏科学性革命理论,即“精神武器”的指引和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都以失败而告终。
现实斗争实践迫切需要无产阶级在总结他们以往长期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科学而彻底的解放自身的世界观和理论。在这种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应无产阶级现实斗争需要而诞生,无产阶级也理所当然地把其当作实现自身解放的精神武器,用以指导自己的现实斗争实践以取得胜利。
由此可见,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问题上,是“物质武器”和“精神武器”两种武器”密切结合的双向路径。
“两个武器”紧密结合双向路径的逻辑环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两个武器”密切结合的双向路径,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这种双向路径的具体操作程序、总的落脚点,从根本上说是落到“物质武器”上的。因为正如马克思所认识到的那样,我们的问题不是仅仅满足于认识、了解世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更在于去如何改变世界,用物质的力量去摧毁物质的力量。从具体实践上,可以分别考察两个路径上的若干主要环节。
关于实现“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的主要环节。这里,我们需要着眼于“物质武器”,依据马克思关于“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⑥这一思想给我们提供的逻辑思路,梳理以下一些环节。
第一,确立伟大志向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首要环节是创立者“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选择和崇高志向,由此才推动他们深入研究和思考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所处的悲惨环境,探究他们获得解放与幸福的现实道路。马克思自中学时确立“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选择和崇高志向后,毕生致力于这一选择和崇高志向,早在《莱茵报》时期,他就多次发表文章为底层劳苦大众争取利益。
之后,随着其唯物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确立,他自觉自愿地站到劳苦大众的立场上,有力揭露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发财致富的秘密,推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认识了自己的崇高地位和伟大使命,为人类社会的彻底解放找到了坚实可靠的“物质力量”。
恩格斯在中学时对文学名著中的英雄浮士德等也给予了热烈的赞扬,在《我看到远方闪烁着光芒》的诗篇中反映出他对不畏强暴、追求光明与自由以及为人类而献身的精神有着强烈的心灵共鸣;在17岁时就对工人阶级生活状况寄以深切同情:“我很想在你们家中看到你们,观察你们的日常生活,同你们谈谈你们的状况和你们的疾苦,亲眼看看你们为反抗你们的压迫者的社会统治和政治统治而进行的斗争。”⑦没有这种志向是不能成就伟大事业的。
第二,“沿着陡峭山路攀登”实现人类思想史上伟大革命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谋解放。立下志向重要,坚持不懈地为志向的实现而执著奋斗同样重要,因为必须探寻科学的真理,创新伟大的学说和思想体系。在努力求知的道路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的教育经历虽然不同,但都是刻苦勤奋的典范。
马克思在学校读书时异常用功,大学毕业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进入大学后头两个学期所获得的大量知识,按当时学校里点点滴滴灌输的方法,就是二十个学期也学不完;他甚至因过度用功而病倒,而在生病期间还把黑格尔的哲学著作从头到尾地研究了一遍,到二十岁时,当时那些有名的学者们就承认大学生马克思已经具有卓越的才智和渊博的知识了。
恩格斯则以持之以恒的刻苦自学获得了渊博的学识,他凭借中学时代打下的较好的外语基础,利用在不来梅商行实习时需要处理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多种文字书写的商业信函的机会,很快掌握了多种外语工具,凭借外语工具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努力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充实自己,汲取智慧和力量。这种精神推动他们去创造那种能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的伟大理论。
第三,开展启发教育工作使无产阶级意识到自己作为“物质武器”的伟大使命。1850年和1851年,马克思在大家的要求下,在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开设了一个政治经济学讲习班,讲述在《资本论》中所阐明的理论。他讲授方法适合工人要求,先简明扼要地提出问题,然后作出详细的解释,并竭力避免使用工人不懂的语言。这就让听课工人较好地领会和接受了马克思的思想,提高了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认识水平。他们都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注重通俗表达的要求,写下了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书”之类的许多著作,为武装工人阶级奠定了基础。
第四,不断丰富完善“精神武器”以正确引导“物质武器”履行崇高使命。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及其以后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都以极其严肃科学的态度对待他们自己创立的学说。
一方面,对先前业已发表的历史文献,他们适时作出解释、评述和补充,以完善和丰富原有的理论认识和科学发现。即使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的态度也毫不例外,曾在1872年德文版的序言中就有:“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同样也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⑧这样的论断。态度之坦诚,观点之鲜明,精神之严谨,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掌握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对新的著作依然保持始终如一的严谨,努力做到好上加好,精益求精。马克思曾讲过:“我不能下决心在一个完整的东西还没有摆在我面前时,就送出任何一部分。……在它们没有完整地摆在我面前时,不拿去付印。”⑨的确,精益求精地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把最好的东西奉送给工人阶级,实现他们作为物质武器的历史使命。
第五,永远尊崇“物质武器”的最高权威。“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⑩,历史的事实确实如此,“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从来没有过一个时期社会上可以没有劳动阶级而存在的。……但是有一件事是很明显的,无论不从事生产的社会上层发生什么变化,没有一个生产者阶级,社会就不能生存。因此,这个阶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要的,虽然会有一天它将不再是一个阶级,而是包括整个社会”。这启迪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紧密结合的醒目坐标和认知底线。
关于实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的主要环节。“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是无产阶级在探寻“自己解放自己”道路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寻求科学理论指导的结果。从逻辑演进上看,该过程可以分为几个环节。
第一,无产阶级为改变自身处境而斗争。被马克思主义当作“物质武器”的无产阶级由于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地位,他们为争取自己权利的斗争是必然的和长期的,从产生之日便开始了。初期的斗争被称为自发斗争,这个时期的无产阶级被称为“自在的阶级”。在自发斗争阶段,无产阶级尽管受尽剥削压迫,但工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而把机器的使用当作他们贫困的原因,认为工厂是压迫工人的地方,他们还不善于把机器和使用机器来剥削工人的制度区别开来,所以斗争是自发的、没有组织的和孤立的,是一种本能的反抗行为。斗争主要采取捣毁机器、焚烧厂房、殴打厂主等原始形式。此时的无产阶级在政治上还是一个不成熟的阶级,是一个“自在的阶级”。
这种斗争,尽管只是对准个别资本家,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但表现了工人群众的直接经济要求。这是近代工人运动的开端,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必然结果,也是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经阶段,它对启发无产阶级觉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认知实践基础。
第二,无产阶级斗争水平提高到组织高度。在无产阶级的自觉斗争阶段,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的分散的斗争发展成为有组织的联合行动。工人捣毁机器的斗争实践带来的是资产阶级的血腥镇压,并不能阻止机器的越来越广泛采用,现实进一步教育了无产阶级,也使他们认识到,必须改变反抗的形式。他们进而采取罢工、政治示威、游行、议会斗争和武装起义等斗争手段。这时,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展开了政治斗争,他们斗争的目标指向了整个资产阶级,斗争的中心任务是武装夺取政权。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无产阶级增强了阶级意识,逐步认识到整个阶级利益的一致性,从而加强了阶级团结。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后,无产阶级斗争水平达到了新高度。
第三,总结失败教训寻求“精神武器”指导武装。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标志着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从自发斗争阶段发展到了自觉斗争阶段,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变成了“自为阶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本质,认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和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使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组成为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整个人类的彻底解放。这时的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已经是一个成熟的阶级了,他们明智地选择以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和推动自身的斗争实践不断前进。
第四,在“精神武器”武装下进行不懈斗争。自从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纲领诞生以来,《共产党宣言》就成为每一个有觉悟工人的必读书目,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启发,受到教育,提高觉悟,激发斗志;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弄清道理,感悟世界,拓宽眼界、辨明方向。在马克思主义这个精神武器武装之下,工人阶级无所畏惧地向前奋斗牺牲,夺取革命的胜利,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
第五,推动“精神武器”与时俱进丰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勇往直前不懈奋斗,以自己实践中的开拓和创造,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革命历程来说,就是不断以自己伟大的创造性实践极大地丰富着“精神武器”的理论宝库,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治党治军治国新阐述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着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
“两个武器”紧密结合双向路径的实践启示
“两个武器”密切结合双向路径以群众史观理论为重要中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他们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历史观的对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坚持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心主义历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坚持英雄史观,认为历史的创造者是少数英雄人物。
对于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如果我们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具体过程,整体性及人与历史的不同层次关系来考察,必然发现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少数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因为人类历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的根本性变革是靠他们推动的。
虽然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也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但正是从这里着眼,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在本质上、内涵上密切相关,内在统一。尤其在今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我们无论是离开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精神武器”还是离开人民群众这一“物质武器”,最终的结果都将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痴人说梦。
“两个武器”密切结合双向路径成为无产阶级政党诞生的普遍规律。在无产阶级政党诞生发展史上,从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产生,到东方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都是通过“两个武器”密切结合的双向路径实现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原为正义者同盟,其诞生是在他们通过实践的反复比较选择,同意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得以创立,马克思主义也是在接受了正义者同盟的比较选择鉴别基础上才被工人阶级组织正义者同盟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的。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不例外,是把已在政治斗争中初步显露力量的中国工人阶级和当时在中国初步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两个武器”,并在五四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斗争烈火中被相互看中而密切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我们始终在坚持“两个武器”密切结合的双向路径上,不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的蓬勃发展,也不断推进着人民事业的奋勇前进。
“两个武器”密切结合双向路径以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经典案例。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作为自己永葆生机活力的传家宝,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一个群众观点,一个群众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和人民大众紧密的连在一起,使马克思主义获得取之不尽的“物质武器”,使人民大众获得战无不胜的“精神武器”。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九十多年光辉历程中,在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中,反复印证的,就是“两个武器”是否密切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否走双向路径。密切结合得好,双向路径通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就灿烂辉煌、凯歌高奏。我们党近年来开展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及延展深化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虽然主要是在领导干部中进行,但在本质上说,都是以鲜活生动的实践为范例。
一方面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提高人民群众掌握历史命运履行历史使命的思想觉悟和行动自觉,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武器”;另一方面,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深入群众头脑,武装群众,变成物质力量,实现马克思主义把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当做“物质武器”的崇高任务。有效地推动“两个武器”密切结合,就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发展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人类社会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分别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讲师,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接受理论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11XKS006)
【注释】
①⑤《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页,第52页。
②④⑥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页,第550页,第11页,第382页。
③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页,第231页。
⑧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页,第41页,第315页。
责编 /韩露(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