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孔子学院的文化交流意义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孔子学院自2004年成立以来,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文章从“汉语热”、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全球化等方面阐述孔子学院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从文化传播、汉语教学推广两方面分析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意义,并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借鉴海外教学经验、加强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有机结合、以及开发对外汉语教材等角度论述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孔子学院 中外文化交流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自2004年韩国首尔第一家孔子学院建立以来,目前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70多所孔子学院,尚有200多所处于申请中。孔子学院在推广中国文化、增强中国“软实力”等方面的作用也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①从“汉语热”、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全球化等方面阐述孔子学院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从文化传播、汉语教学推广两方面分析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意义,并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借鉴海外教学经验、加强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有机结合、以及开发对外汉语教材等角度论述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孔子学院概况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是在借鉴其他国家海外办学机构经验的基础上,由中国国家汉办在世界各地开设的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的非营利性公益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正规权威的汉语教学渠道,培训汉语教师、开展汉语教师资格认证、举办汉语考试、进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孔子学院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由外方提出申请并提供教学场所,中国提供汉语教师和教材。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现代汉语教材和汉语教学渠道,在将中华传统文化推向国际文化舞台中扮演重要角色,已经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的国际品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成为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需求,孔子学院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中应运而生。孔子学院满足了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需求,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汉语走向世界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孔子学院的壮大也是势在必行。

孔子学院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孔子学院的发展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1世纪以来,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大幅增长。中国的发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与中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国际社会对汉语的需求空前增长,出现了“汉语热”。

汉语热的推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变得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加上中国制造商品的大量输出,欧美人士频繁涌入中国,全球的“汉语热”也不断升温。汉语不仅简洁明快、沟通高效,而且蕴含了深厚的哲学思想、严谨的思维方式和深远的伦理道德,而中华民族的文化礼仪和生活习俗也深深地影响着亚洲的民众。孔子学院的主要职责就是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进行汉语教学与培训。孔子学院作为中外语言教学和文化交流的平台,肩负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经济、政治等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淀,并以特定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方式等形式呈现出来。②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由保守到革新的变革过程。随着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格局的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华文化历史久远、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对世界各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以及科举制度、四大发明、航海造船等,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源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文化也到了提升自我信心以及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文化风度的关键时刻。③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

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随时随地、触手可及,文化全球化成了世界发展的趋势。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影响,各国文化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的发展,需要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发挥其文化特点,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通过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孔子学院以自己的方式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展示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成为了文化全球化浪潮里中国文化的名片。

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中国在世界文化中缺乏自己的文化符号,中华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一直处于“文化贸易逆差”的状态,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入远远超过中国文化的输出,以至于现如今还有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晚清时期。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十分有限,汉学在西方还属于边缘学科。中国在成为制造业大国的同时,在文化方面仍然是一个小国的形象。在国际社会中,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文化的发展影响着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中国要提升国际影响力,就必须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提高我国的“软实力”,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孔子学院应运而生,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平台。

文化传播功能。在历史进程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大多处于自我封闭、被动接受其他文化的局面。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还比较肤浅,甚至还存在曲解。因此,中华文化要走出国门必须要主动自信地分享,要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孔子学院创办的十年中,逐渐摸索出了适应世界需求的办学机制,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建立了互信互惠的桥梁。孔子学院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大平台。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又是文化的一个方面。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在教授汉语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戏剧、民间艺术展览等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让汉语学习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知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因此,孔子学院推动了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并逐渐树立我国积极和谐的大国形象。近十年来,孔子学院的建立和迅速发展也充分证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

汉语推广意义。在国外设立专门的机构来推广本国语言文化,已经是国际上通行做法,如法国的语文学院、德国的歌德学院、英国的文化委员会、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这些欧洲文化机构,以语言讲授为起点弘扬本国文化。在孔子学院的推动下,汉语热席卷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逐年增加。在亚洲国家,掌握汉语已经成为很多人推动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日本和韩国,汉语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二外语种,汉语也正逐渐成为东南亚国家的第一通用商用外语;在欧美国家,学汉语的人数也在以40%的增幅逐年增长,孔子学院成为汉语推广的文化品牌。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学术专家咨询小组成员刘珣教授认为,在信息化时代,语言不仅仅是普通的交际工具。掌握多种语言,特别是国际强势语言,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掌握强势语言是国际交往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民族进步和繁荣的保证。孔子学院通过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了全球汉语热的潮流,促进了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思考

孔子学院以每年三四十所的速度平稳增加,体现了平稳发展、保质保量的发展理念。但孔子学院是植根于异域土壤的新生事物,它面对的是复杂的本土文化环境。因此,实现孔子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在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本土汉语教师、借鉴海外教学经验、发展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等方面作深入的思考,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发展模式,引导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⑤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个模仿西方文化的过程。加上现代教育制度对英语的重视,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使得现在的青少年思想中充满了西方的价值观,而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⑥传统文化的继承关乎着国人文化身份的认同感,如何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浪潮中继承自己的文化是关系着民族生存的重大问题。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许多值得重视和继承的精华。当然传统文化中也存在过时、迷信等不合理的内容。因此,我们必须用“批判性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文化。孔子学院的创立与发展提醒了国人,我们不能够妄自菲薄,以西方文化马首是瞻,而忽略了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而应该在充分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的基础上,积极主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升华,再创辉煌。

借鉴海外教学经验。法国的法语联盟已经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德国的歌德学院也拥有了超过50年的办学历史,他们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理念都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与其他语言文化机构的专家进行探讨,学习他们成功的办学经验,结合孔子学院自身的办学特点,满足不同学习群体的需求,对孔子学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⑦当前,缺乏专职教师是制约孔子学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孔子学院一直采用轮换制的任教方式,总部外派中方院长,派遣教师和志愿者是其主要的师资来源。公派教师的任期一般为两年,志愿者教师的任期为一年。这种师资轮换方式,教师任期短,流动性大,容易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孔子学院长期稳定的发展。此外,孔子学院的办学宗旨是推广汉语教学,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但现有的孔子学院中,由于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有许多孔子课堂仅仅是汉语教学班,中国的传统文化涉及得较少。因此,孔子学院要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海外办学机构的经验,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和拥有专职教学人员。同时,进一步鼓励海外国家的教师来中国进修,培养孔子学院所在国的本土汉语师资,也是解决专职教师缺乏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本土的汉语教师能更加了解当地的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有利于促进孔子学院的长足发展。

加强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有机结合。语言除了具有交流的功能以外,还是承载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文化的平台,语言都具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推广机构,必须兼顾语言和文化,让其他国家的人们通过汉语学习了解中国的文化,使得中华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播。作为海外语言和文化推广机构,孔子学院在发展的十多年中,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⑧但是由于师资条件的限制,其文化传播能力较弱。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由于传承的断裂和一些历史原因,目前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话语体系。向世界传播有深度的、有内涵的、高层次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的迫切需求。孔子学院在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还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历史沉淀,让国外的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不同地区的孔子学院应充分考虑到当地国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开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课程,如中医、京剧、中国节日、民俗文化等。

开发对外汉语教材。如何编写和选择合适的对外汉语教材是困扰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瓶颈。目前,使用较多的对外汉语教材包括《快乐汉语》、《长城汉语》、《阶梯汉语》等,但这些以中国社会为背景而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忽视了教材使用国家人群的国别、母语、文化背景以及跨文化交际的禁忌。同时也忽略了不同学习者的年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目的等,不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达到汉语学习的目的。⑨因此,在对外汉语教材的使用方面,可以借鉴其他国家语言教学机构的做法,即对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不做统一要求,而是根据教材使用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汉语学习者的年龄、学习目的开发有针对性的教材。精心打造品牌教材,建设高水平的师资团队,结合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开发特色课程。成立国际汉语教材指导委员会,组建中外教育教学专家工作小组,以国内外高校为依托开展多语种汉语教材研发,建立国际汉语教材资源库,为教学法研究和教材编写提供信息服务。

结语

孔子学院从2004年创办以来,以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在十年多的时间内实现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实践证明,孔子学院的发展扩大了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树立了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保持了中华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孔子学院在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受到各国文化的影响,通过吸收其他国家文化精华,孔子学院也在不断地发展成熟、完善自我。在孔子学院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脚踏实地,认识到发展中的瓶颈。从传承中华文化、借鉴海外教学经验、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相结合、开发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营造出良好的国际环境,打造出特色品牌,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随着资源的逐渐丰富,办学经验的不断累积,孔子学院将不断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本文系南京晓庄学院2013年校级科研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NXY15)

【注释】

①吴飞:《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②雷在福:“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世界意义”,《社科纵横》,2007年第1期,第117~118页。

③龚莉红:“文化全球化与孔子学院的发展”,《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第10期,第110~115页。

④ 钟英华:“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交融中的作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第73~76页。

⑤詹春燕,李曼娜:“孔子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指标、模式与展望”,《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第78~82页。

⑥曹凤霞,李碧权:“从孔子学院看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现状及反思”,《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第46~49页。

⑦周璐铭:“孔子学院十年发展统计、成果分析与战略建议”,《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第38~44页。

⑧孙吉胜:“孔子学院:语言、文化与历年的传播”,《公共外交季刊》,2014年第6期,第19~24页。

⑨刘晶晶,关英明:“海外孔子学院的教材选择与编写”,《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142~143页。

责编 /张晓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孔子   文化交流   可持续发展   意义   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