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区域安全合作机制探讨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在经济发展、区域安全合作等领域迈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挑战与机遇总是相伴而生。我们必须全面、立体地针对当前局势,对“一带一路”沿线进行风险评估,提前做好预警机制,形成区域安全合作战略,积极应对合作与竞争中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 区域安全 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为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应对当下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国领导人与时俱进、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这意味着我国在经济发展、区域安全合作等领域迈向了一个新阶段。“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具有全球视野、蕴藏中国智慧、高屋建瓴、内涵深刻的长期综合战略,具有对外统领性质和深远历史意义”①。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关注大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给中国乃至中国周边带来的挑战,关注个别国家的动荡使中国的区域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是贯彻“一带一路”战略的必然选择;其次,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凸显,对区域安全的挑战日益凸显。一方面是全球性风险挑战,主要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家,另一方面是地区性风险挑战,主要是中小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国家发展战略,确保“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进行与圆满成功,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把握好区域安全合作机制的新动向和新思路。我们必须全面、立体地针对当前局势,对“一带一路”沿线进行风险评估,提前做好预警机制,形成区域安全合作战略,积极应对合作与竞争中面临的问题。

区域安全合作研究的新视角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们全面认识国家安全和区域安全提供了最新视角。我们面临最为复杂的外部条件,也要充分发挥“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促进本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只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能动性,优化沟通渠道,保持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无阻,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

近年来,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回暖与复苏的领跑者,亚洲的全球战略地位逐渐上升,而欧美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的方方面面争夺各国的主导权,中国和亚洲其他各国共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亚洲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各国非常希望能有区域合作的机会,而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区域安全合作的舞台上担当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应运而生,它必然能够推动泛亚地区的发展合作、维护区域稳定,即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助推器”,也是实现我国和亚太地区人民福祉的又一良方。“一带一路”战略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新时期历史的选择,这一选择成为区域安全合作研究的新视角,将区域安全合作机制放入与时俱进的全球化大潮中,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更加密切相关。

毋庸置疑,自经济全球化以来,区域安全合作问题成为人民意志关注的焦点。多元化的合作关系使得我国不得不在新形势下,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审视当前我国区域安全合作面临的问题,并且提出有力的应对策略。“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和多学科的复合性的研究领域,但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比较习惯从单一的视野进行单向研究。”②

“一带一路”战略是以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为特征,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新型区域合作安排。其实质上是次区域合作的形式和表现。“一带一路”战略表面上看起来是经济合作战略,事实上它涵盖了经济、政治、人文、资源等多项元素,它促成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这不仅仅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整体实力,也有利于促进合作国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一带一路”战略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拓宽了发展的新空间与新思路,同时优化了国际合作的大环境,提升了我国促进区域安全与合作的能力。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国际合作的能力和优势,保障我国的国家利益,加强国家间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服务的互联互通,与周边以及沿线国家实现有效、积极的协调与沟通,将文化交流作为各国沟通的桥梁,更能进一步互通有无,增强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它是古丝绸之路文化的续篇;是中国实现全方位开放的新起点;是中国周边战略的依托;它必将促进亚欧国家的共同进步和共同繁荣;是发展战略的创新成果,也是传统丝绸之路文化精华的完美继承;打破东部海陆的壁垒,为发展与交流提供广阔平台;为提升国际话语权增加了有力砝码;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推动区域竞争与合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有利于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安宁与和平。对安全问题的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区域安全问题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与契机。

众所周知,和平与发展始终是世界发展的主题,各国之间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很多时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习近平立足国际新形势,审视中国具体国情,强调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倡导新常态下的区域安全合作战略,不是单纯地追求竞争中的胜负,而是求同存异。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将会促进中国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它不仅仅关乎中国国家的发展命运,更关乎世界人民的福祉。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只有谋求合作、维护和平,才能以合作促安全,以安全谋发展,以发展来实现广大人民的最终利益。“一带一路”战略为区域安全合作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发出了新的挑战,这使得国家安全与区域安全研究有了深远的现实意义。

机遇与挑战因素分析

区域安全合作的机遇。首先,亚欧国家积极支持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同时表达出了踊跃参与的热情。“一带一路”战略是一项综合战略,惠及包括中国在内的65国,44亿人口,它必将促进亚太经济圈、欧洲经济圈的繁荣,推动沿线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发展。21世纪以来,以中国为首的亚太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世界经济重心呈现向亚太倾斜的趋势,美国推出的亚洲再平衡战略正是为了应对亚太崛起,“从传统的大西洋国家转变为太平洋国家,美国还制定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③。泛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强的互补性,这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希望与中国合作,增加发展的活力,实现经济的全面复苏。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顺应了现阶段中国乃至亚欧各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一带一路”战略是为了“打造一个覆盖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贯穿欧亚大陆,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经济体,并以此加强与周边国家经贸往来与经济合作,为实现中国梦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④。

其次,东盟、阿拉伯国家以及沿线的许多国家与中国都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亚太地区的历史文化传承数千年,亚洲一词,虽说是西方化的概念,然而亚洲人,包括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的。亚洲文化与欧洲文化形成鲜明对比,由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西方对亚洲的了解需要深入、客观,才会促进欧美与亚洲之间的良性互动,积极合作战略是指以诚相待、文化互通、经济互补、政治互信,其结果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⑤中国有很好的历史基础,可以充分发挥大国的窗口门户作用以及比较优势,促进东、中、西部的良好互动与协作,大陆各地区与港澳台的区域性开发项目。

再次国内相关省份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希望可以改变中国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一带一路”战略是当前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发展战略,它既传承了“古丝绸之路”精髓,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区域安全合作便是该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最后“一带一路”战略关乎国家的发展与稳定。政策实施是促进区域合作的导向与根本,经济发展与合作是实现共赢的主线,科技、人文交流是互利合作的必要支撑,最终使经济发展更加具有融合性、文化发展更加具有包容性、政治稳定更加具有持续性。“一带一路”战略饱含中国智慧、是中国版的“全球化战略”,我国更加深刻地参与到全球治理与改革的大潮中去,中国将秉承“稳固周边、布局全球”的战略,在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上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区域安全合作的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地缘政治关系错综复杂,是大国战略博弈的敏感区域。大国的战略判断及其政策立场对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大影响。”⑥第一,美国积极实施“新丝绸之路”战略和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凸显。第二,“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寻求欧亚地区事务主导权的战略之一。第三,日本实施“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和搅局南海围堵中国,中日关系持续处于“冰河期”,虽然已经达成“四点共识”,但是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第四,国内省市争打丝绸之路牌引发无序竞争、同质化竞争和恶性竞争。第五,领土问题和岛屿问题纷争矛盾尚未停歇,大国地缘政治之间的博弈依然存在。第六,个别国家的政局较为动荡,社会稳定性较差,会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隐患。第七,有组织跨国犯罪与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对“一带一路”的海上安全形成威胁。“亚洲乃至周边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无不伴随战争、恐怖主义活动、暴力事件的阴影。尽管人们享受着风险环境中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但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并不是习惯在风险中发展,而是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趋利避害,惩恶扬善,为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⑦第八,地区主义、国家、社会、民族和宗教层面的矛盾众多,边境地区军事安全问题突出。第九,“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和外延非常广泛,把握和理解“一带一路”战略具有一定难度。第十,区域安全合作协调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落实平台和信息沟通渠道。

潜在风险因素分析。一是地缘结构与文化差异错综复杂,短时间内不能实现交流的畅通无阻;二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社会福利与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贫富差距拉大激化更多社会矛盾;三是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值得重视;四是成员过多且不分主次,可能会导致对安全问题的研究难以深入和决策困难;五是议题较多使安全问题更复杂,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六是应当统筹好“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与地区现有合作机制的关系,认真进行实地考量和评估;七是社会媒体、舆论有待规范化,社会舆论的约束机制和法律保障并未很好实现;八是地区民意基础薄弱,有待加强。

“一带一路”战略下区域合作安全机制建设路径

理念意识层面。第一,加强中国和东盟国家以及阿拉伯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打造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自从1967年东盟成立以来,东盟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其东盟安全机制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东盟安全机制呈现出大国平衡性和制约中国的针对性等特点。”⑧第二,国际文化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安全,加强区域内的人文交流,发挥文化在维系地区安全合作中的粘合剂作用。国家话语权目前仍然是“西强中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西方话语已经渗透到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各个行业,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文化融合过程中都会明显感觉到西方话语权给中国带来的压力。中国必须增强自身软实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加强中国国际文化的传播能力,捍卫自己的文化权益,捍卫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第三,培养各国政府积极合作的态度,引导各国、各地区采取积极措施,为维护地区合作安全提供保障,尤其保障国民的海外安全问题。国民安全问题是区域安全合作问题的重要表现,对于海外国民的关注,不仅有利于推动区域安全保障工作,更是衡量中国综合国力的标尺之一,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义不容辞地保护海外公民的利益,充分兑现“以人为本”的承诺。第四,区域内各国各地区要建立政治上的互信关系和交流,避免由于政治动荡造成的政策“朝令夕改”现象,摒弃“冷战思维”、地区主义和集团主义。第五,经济成效的良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安全与否,因此要重视合作中对安全公共产品的提供,与此同时,还要特别注重企业的区域安全合作,“首先是要防风险,一两个项目可能就事关生死存亡,一定要小心”⑥。第六,倡导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精神,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建立“求同存异”的文化观对于合作安全同样十分重要。第七,扎实舆情引导工作,消除不利舆论因素,善于引导国内外舆论,营造社会稳定、和谐的氛围,使舆论向有利于安全工作的方向发展。第八,加大对“一带一路”战略理念、过程、内容、原则等内容的宣传,打消外界的误解和担忧。

机制建设层面。一是实现沟通协调机制的立体化,搭建更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获得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夯实区域安全合作的基础。二是建立最高领导人定期会议机制和非官方的反馈协调机制,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影响合作安全的因素进行交流,采取针对性措施。三是实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标准升级,组建新的经济共同体,充分发挥各国经济优势、地缘优势、文化优势等,完善区域安全合作机制,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四是构建跨地区安全合作框架,明确安全合作的原则、规范、决策程序等内容。五是区域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必须将国际反恐合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重视非传统安全问题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六是社会各界通力合作,阻断贩毒通道,遏制毒品蔓延,把地区间的非传统合作摆在重要位置。七是引导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充分发挥企业获取经济利润和在维护领域安全和地区安全的作用,实现在经济与安全合作上的成功对接,拓宽安全合作的外层空间。八是建立完善的劳工权益保障、关税、贸易等经济合作机制,避免经济摩擦或纠纷导致安全合作形势的恶化。九是积极与相关国家、地区寻求利益契合点,建立分歧管控机制,在秩序的范围内,将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健康发展。

(作者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⑥王卫星:“全球视野下的‘一带一路’:风险与挑战”,《学术前沿》,2015年5月上,第6页,第10页。

②姜维清:《交织—国家安全的第三种威胁》,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第9页。

③④卢丽刚,魏美玉:“中国梦视阈下的‘一带一路’战略”,《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第32页。

⑤⑦Christopher J. Cubbage, CPP David J. Brooks, PhD, 《Corporate Securit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CRC Press, 2012, p3.

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2012年中国国家安全概览》,北京:时事出版社,2013年,第129页。

⑨杨正位:“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上去’”,《人民论坛》,2015年10月上,第6页。

责编 /许国荣(实习)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一带   机制   区域   战略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