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务实精神合理创设容错机制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正风反腐和问责追责力度加大,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环境下,针对实践中的不敢改革、不敢创新的顾虑和担心,适时提出创建容错机制,激发干部创新创业、敢闯敢干的激情,释放闯新路、创新业的活力,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是一项很有战略远见的重大决策。建构容错机制本身就是新事物,是一项针对庸政懒政怠政,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等病态的政治改革试验。容错是思想解放和政治担当具体体现,需要政治勇气和魄力,同时也要讲究策略智慧和艺术。与其他改革一样,建构容错机制鼓励创新允许试错,但应务实搞好制度设计,尽量少走弯路,尤其要避免出现方向性大错。
容错要合理聚焦适用对象范围。理论上对错误和犯错误的人进行深入阐释是创建容错机制的“必修课”。容错机制不是逃避法纪责任的“挡箭牌”或“免罪牌”,而是旨在激励干部改革创新的保险机制,因而有严格的使用标准和适用范围。对于干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或错误,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处理,既要区分不同性质和种类的错误,又要将错误与犯错误的人区别开来,同时对犯错误人依据不同情形区别对待。对为促进事业发展,大公无私、尽职担当、敢闯敢干、行为有据的干部要撑腰打气、宽容对待;对明禁不止、明知故犯、我行我素、损公肥私、擅权专断、消极懈怠而违纪违法的干部则要坚决处罚。“容错机制”容不下腐败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干部,宽容失误不是放任违纪违法行为。对改革创新事业给予宽松的试错环境,但对干部个人廉洁自律等标准只能紧不能松,防止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号违法乱纪谋取私利。容错与问责要综合运用,正向激励与反向鞭策相互配合,让“鼓励支持什么”与“反对禁止什么”泾渭分明,高高竖起清晰的政策“导向标”,将从严治党与改革创新高度统一,积极营造严肃紧张但又轻松活泼的创业发展环境,跳出“管严不作为、管松乱作为”的怪圈。
容错必须纳入民主法治轨道。依法建立健全容错制度,并根据实际变化及时修改完善,将容错规范化。要遵循法纪不能溯及既往的原则,对改革过程中发生的失误或错误,只能依据当时的法纪规定处理,而不能适用改革之后的规定。容错是一项重大的公共管理活动,需要作为重大决策实施管理,尽量使用法律授权,邀请专家和群众参与,完善容错民主决策、调查核实、责任认定、反馈备案等程序,采取公开听证、第三方评估等方法认定“试错”干部责任,提升容错机制制定实施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需要较大突破和探索的重大改革创新项目,要组织开展风险评估,报请上一级组织审核。按照打造“阳光政府”的要求,将容错制度规定、决策依据、实施条件、执行标准、认定程序、处理结果等公开,同人民群众商量办事,接受群众监督。
容错机制与纠错机制须协同构建。容错不是遮掩错误为干部护短,而是要及时总结经验,少走弯路,吸取教训纠正错误,使改革创新从“无反应”或“未响应”错误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建立容错机制的同时必须建立纠错机制,根据改革创新的进展效果、失误程度等具体情况,按照规章制度和程序对失误或犯错的干部可以宽恕的,组织应及时公开免于问责的认定结果,为其澄清是非、消除误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应对该干部谈心谈话,关心了解其工作生活和思想状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鼓励其放下思想包袱。对人宽容但对于所犯的事绝不能马虎,搞“一容了之”“知错不改”,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而是对所犯错误要认真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失误者和相关人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阻止错误持续发生,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和不良影响。
完善奖惩机制促进改革创新。宽容机制作为一项激励措施,有利于干部在改革创新时放下思想包袱和压力,但不能有效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必须与其他奖惩措施并用方能有效激励干部创新创业。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增加改革创新指标及其权重,让群众、媒体、研究机构参与干部创新改革项目的评估考核。强化干部日常考核监督,利用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完善信访举报平台,及时发现并查处“为官不为”行为,让“太平官”不太平。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用人潜规则,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以政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健全“能者上、庸者下”的干部选任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对改革创新取得重大成果、作出重大贡献的干部,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不用“完人”标准识人用人,对改革创新中失误或犯错的干部,要考虑通过调整岗位、交流等方式使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调动每个创业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培育鼓励创新容纳失误的文化。宽松健康充满生气的创新氛围为容错机制推行提供润滑剂,有利遏制厌恶风险、陈旧保守的消极影响。领导干部要做到公道正派,摒弃低俗化和庸俗化的不讲原则、不思进取的一团和气,严肃批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平安着陆”“不出事就是最大的政绩”等错误观点,旗帜鲜明地支持求真务实、踏实能干的改革者、实验者、奋斗者,充分利用宣传舆论阵地,大力宣传干事创业好创意、好做法和好经验,营造支持改革探索、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失误、心齐气顺的“软环境”。制定有利于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政策措施,经常深入改革创新一线调研,了解并帮助改革创新者思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改革创新者排忧解难。对敢闯敢干勤奋创业而出现失误的干部、得罪人的干部,要为其撑腰壮胆,避免改革创新的“领头羊”成为“替罪羊”。对“不想为、不愿为、不敢为”干部批评教育和问责追责,不让“干事者憋气、观望者神气”。
【注释】
①《十三大的两个特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59页。
②③《答美国记者麦克·华莱士问》,《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74页,第174页。
④《我们干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56页。
⑤⑧《“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8页,第19页。
⑥《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01页。
⑦[法]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2页。
⑨《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28页。
⑩[美]史蒂文·科恩,威廉·埃米克著:《新有效公共管理者》,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2页,第28页,第28~29页。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51页。
责编/王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