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要闻 > 正文

国务院重拳促民间投资“脱困”

民间投资如何“脱困”引发各方关注。昨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我国民间投资存在多种突出问题,向各部委下达“任务书”,要求各级政府缓解融资难、放宽市场准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对民间投资增速滞后的省份进行重点督导,于8月15日前将整改结果报送国务院。

多措并举拉投资

“要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适合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积极推动改进金融服务,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据昨日下发的《通知》要求,为了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各级部门既要创新融资模式,也要确保已发布的相关政策落实到位。此外,还要坚决查处银行涉企乱收费的情况,同时加强对民营企业融资状况的调研评估,及时反映企业诉求。

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昨日,国务院则分行业下达了任务: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要去除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要出台有效举措,在民用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要进一步放宽准入。

此外,《通知》还将“三个不低于”措施提了出来,要求银监会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方面,国务院也表示将“努力营造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据了解,早在去年3月,我国就已颁布了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这“三个不低于”措施,但一年过去,这项措施在具体实施环节仍面临困难。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相比于此前,本次文件切中民营企业的“痛点”。

民间投资下行

今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遇冷,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5个月,民间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大降7.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低。为了改变这一境况,我国近期相关政策措施出台十分频繁。

5月,国家发改委召开促进民间资本培育新动能、新经济电话会议时提出,要出台包括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在内的四大措施,促进民间资本持续健康发展。6月2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为民间投资开出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政策不落实的问责机制等五剂“药方”。昨日,国务院又再次下发了关于民间投资的通知。

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融资难融资贵和准入门槛高都是民营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条件、资源要素配置、政府管理服务等方面,仍难以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申请贷款中间环节多、收费高、难度大,一些银行惜贷、压贷、抽贷、断贷行为也时有发生。“尽管政策频发,但由于落地困难,民间投资增速放缓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重拾热情引关注

面对民间投资持续下滑的增速,有多名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民营企业对未来市场生存空间的预期不佳,投资热情不高,是民间投资遇冷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许多国企无效扩张,挤压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加之国企改革具体方案迟迟未定,在国企兼并重组后是否会加重垄断局面尚不可知,由此,民营企业对未来市场存在一些顾虑,从而持“观望”态度。

此外,刘元春还指出,尽管我国在行政审批方面为民企简化了部分手续,但节省的开支并不算多。相比之下,在企业总开支中占比最大的人力和运营成本依旧很高,导致民营企业生存压力大,投资热情有所下降。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国企改革的方向要进一步明确,未来应向民营企业释放更多有利信号,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具有较高利润的行业,避免民营企业陷入回报周期长、投资无利可图的循环。在融资方面,则可以建立金融系统的民间借贷考核机制,把为民企提供融资的次数和金额纳入银行年度考核目标,可以有效解决融资落地难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民间投资   民间借贷   民间资本   民营企业   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