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党性教育面临着旧模式固化,课程观错位以及党校教学实际与党校定位存在偏颇等诸多困境。构建党校党性教育的新常态,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切实发挥理论武装作用,增强理性认同;围绕党校办学宗旨,强化深度体验;把握时代特征,改进党性教育方式;严格学员党内生活,筑牢组织存在感,营造党性教育新环境。
【关键词】三严三实 党性教育 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①。党性教育是用党的性质、纲领、宗旨、作风、纪律等对党员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的过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政治发展正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着人民进行“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进一步强化党性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指出,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2016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了增强“四个意识”,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性教育伴随着党的发展和壮大,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性教育时代性是党性教育实效性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和落实“三严三实”的要求中,如何让党性教育有新常态,见实效,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是党校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
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与“三严三实”的内在统一性
“三严三实”的核心在于修心正身,律己求实,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三严三实”是当前党中央对党员干部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提出的明确要求。推进党校教学改革,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党性教育贯穿党校教育始终,则是对党校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可见二者具有内在统一性。
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是党校教育落实“三严三实”的重要举措。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三严三实”要求,为党员干部明确了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的准则,是党员干部提高党性修养的科学指南。刘云山在出席中央党校开学典礼的讲话中强调,教育培养干部要把“三严三实”作为重要内容,把“三严三实”要求贯彻到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之中,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定力,筑牢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这些重要的思想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学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重要理论依据。党校是培养干部的主渠道,是党性教育的主阵地,新形势对党校党性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014年12月,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全国党校系统第六次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提出要围绕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教学改革,把党性教育贯穿党校教育始终。把党性教育做出实效,构建新常态是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的重要举措。
“三严三实”是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重要遵循。“三严三实”的提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品格,体现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的有机统一、内在自律和外在约束的有机统一。党性教育是落实“三严三实”的逻辑起点。怀揣梦想,坚守梦想,脚踏实地,才能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架起桥梁。因此,“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必须在思想上“植根”。刘云山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要把专题教育融入经常性学习教育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决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
落实“三严三实”关键在“严”在“实”。习近平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培养干部,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各方面”。
很显然,新形势下党性教育必须要有新常态。党性教育面临着要严肃、严格、求实效的问题,不能一阵风,不能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点缀。所以,“三严三实”是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重要遵循。
“三严三实”和党性教育在核心要义上的统一性。“三严三实”突出了共产党的党性修养,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党纪特色。公民止于法律底线,但党员不能仅仅止于法律底线,而是要止于崇高,或者说至少止于党纪。就是说,党性修养要严于公民素养,党纪要严于国法。所以,“三严三实”在文化层面集中表现为党性,在制度层面集中表现为党纪,在实践层面集中表现为党风。②党性教育是对领导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重要内容,党性教育的落脚点是引导党员干部树立道德高线,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凸显党员干部的先进性,远离党纪和国法的底线。因此,“三严三实”的要求和党性教育在核心要义上是统一的。
党校党性教育常态化面临的困境探析
党性教育“旧模式”固化,“新常态”难以构建。对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党性教育教学设计要严谨,教学方案要严格,教学实效要显著。当前的党性教育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存在着从概念到概念,用逻辑解释逻辑,理论认同感不强等问题。理论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生硬的理论灌输,缺乏互动交流,难以激发学习热情,缺乏内心情感互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别干部接受疲劳和腻烦心理。对党性教育内涵的理解存在偏颇,将党性教育等同于党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和革命传统教育,存在“过分强调理论灌输”和“片面热衷于现场教学和体验教学”两个极端。片面的认为党性教育就是一种党内教育,是可以依靠运动,依靠行政力量来推动和解决的。在这种“旧模式”下党性教育缺乏准确有效、引人入胜的全面形式改造和系统再造,往往用一次新颖的教学形式代替整体教学观改造。党性教育成了经常被党校教育工作者挂在嘴边的教学概念。强调的多,落地的少,实际效果事倍功半,学员外热内冷,激动一阵子,却不能影响一辈子。
党性教育课程观错位,忽视党性教育的复合属性。党性教育存在着单纯强调“认知”功能的倾向,忽略“知”、“信”、“行”的统一。党性是已经内化为情感和行为取向的党员对党的忠诚,是基于对党的宗旨目标在理性和情感两方面的高度认同,在此基础上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③党性教育方面的课程安排往往过于“理论化”,进而某种程度上有点“理想化”,存在着就理想信念谈理想信念,就党性修养谈党性修养等现象。学习理论很容易,内心认同却很难。期待知识的认知改造灵魂,学习期待和学习收获不对称。
党性教育呈现碎片化,忽略了党性教育的长期性,党性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教育、锤炼。忽视了党性教育的时代性,教学内容存在老生常谈的问题,难以满足学员内心的期待。忽视了党性教育的个体差异性,缺乏对学员党性状况的深入洞察,缺乏针对性,学了很多,领悟的不多,感动一阵子,没有感触一辈子。党性教育效果弱化,没有达到知信行的统一。官场上不容忽视的“两面人”现象或双重人格,就是内心人格和知识表象的分裂,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语言和文字的精美包装,而没有真正武装头脑,指导行动。
党校定位和党校的教学实际存在偏颇。“三严三实”着力于对领导干部修身律己、做人做事的要求,党校教育最锐利的武器、最核心的定位就是党性教育,从延安整风运动到新中国的几大干部学院的建立,目的都是为了真正改造我们的干部、提升其党性修养。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突出,同时学员普遍工作压力和任务压力加大,工学矛盾凸显。培训本应该是经常性的行为,却演变成了短平快的学习活动,违背了党性教育自身的规律。党性教育不同党性培训,党性是一个需要渐次“渗透”的过程,需要“力道”,需要从“归心”上长期把握。短平快的党性教育,使得实际效果不断递减,党性教育的核心作用弱化。培训功利化色彩,存在讲求现实效应,部分党校为了迎合学员需求,强化业务课程,弱化党性教育,存在党性教育成点缀的情况,忽视了党校应有的定位和作用。
党校党性教育常态化路径探讨
理想信念坚定,是评判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就是要对党绝对忠诚,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多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将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在干部教育中凸显出来,就是完善了干部教育培训体制机制,使之成为干部教育的“新常态”。
切实发挥理论武装作用,增强理性认同,让党性教育日久弥新。在理论学习这一党性教育的主渠道中体现“三严三实”。增强理论学习的彻底性,杜绝浅尝辄止;提高理论的认同性,让理论具有生命力;增强理论教学生动性,让理论具有吸引力。要坚持学科为基础,增强教学设计的学理性,让理论学习具有系统性。要结合学员的党性状况,回应学员的现实关切,突出讲题设计的问题导向。要关注党性要求的新变化,教育对象的变化,党性教育内容的变化,教学内容突出时代特色,运用现代培训方法,吸纳时代话语体系,让严肃的党校教学内容同时兼具课程的生动性、感染力。学习理论贵在认同,让真正的学习发生,真正起到理论武装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理论包装。让所学理论不再是过耳云烟,而是铭记于心,日久弥新。
围绕党校办学宗旨,强化深度体验,让党性教育入脑入心。信念是知识与情感熔铸的“合金”。“三严三实”着力点就一个“严”字,一个“实”字。通过党性教育切实提高自我改造机制。如何将知识内化为信念,是党性教育出实效的关键所在。要强化深度体验和研究式学习,探索适合理论教学特点的案例式教学方法,在“论”与“道”中,深化理解,提升素质和能力。开展社会实践深入基层,通过实地观察、思考,密切与群众联系,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培养公仆情怀。做好现场体验式和现场研究式两种教学模式,现场体验通过现场参观、情景感知,情感体验达到精神碰撞,做实分享交流,达到深化理解和升华认识的目的。而现场研究式,则要通过现场参观,深入探究,比较鉴别,强化互动交流,形成价值认同,总结规律性认识。引导学员由感受性体验向换位型体验过度,由感知向感悟转化。做好党性培训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的有机融合。关注党性教育与能力素质的有效融合,以党性教育为主线,能力建设为载体,将素养提升渗透到能力培养中。围绕“知行合一”,形成“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的良性互动。
把握时代特征,改进党性教育方式,让党性教育常讲常新。“三严三实”的“实”,立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出真招,见实效。通过党性教育切实建立自省自律机制。坚持教育目的明确性与方式方法多样性统一。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硬性的灌输。在党性教育中理论灌输是必要的,但是灌输不等同于满堂灌,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灌输的使命,点燃火焰,是党校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目标和责任。真正把学员的思想之火点燃,就要不断创新党性教育的形式、不断谋划党性教育载体。改变传统号召式、灌输式、运动式,探索理论学习、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和互动研讨多种形式。
由号召型向真理感召型、由单纯灌输式向体验渗透式转变,强化情感认同,提高党性教育的内化力。利用红色教育资源,进行党性感化教育,强化理想信念,通过先进人物,激发见贤思齐的内生动力,让“三严三实”的要求,见实景有实情,学有榜样,做有规范。规范现场教学的讲解,变讲解为讲授,由教师代替讲解员,进行理论提升和学理概括,做细“学习迁移”和“迁移学习”,把理念感知转化为理论思考。在理论学习、现场体验的基础上,强化行为训练,固化学习成果。深入开展行业内外的廉洁从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旁听法院庭审、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充分调动各种有效资源,达到“说身边事”、“议题中人”,开发行业腐败案例库,发挥行业内身边人的警醒作用,真正触动内心,消除侥幸心理。总之,丰富载体,扩大内涵,让党性教育不再老生常谈,而是要常讲常新。
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还要解决红色资源地域不均衡的问题。充分利用行业内外资源,做好党性教育基地分类开发工作;推进党性教育基地合作常态化建设,以满足不同班次的党性教育需求;加强与基地相对应的教学方案的整体设计,提升党性教育科学性实效性;积极做好党性教育基地配套师资的开发和自主师资的培养,将党性教育引向深入,提升培训效果。
严格学员党内生活,筑牢组织存在感,营造党性教育新环境。对于学员在校生活也应按照“三严三实”各项要求严格管理。学风体现一种作风,折射一种党风。教育培训既不是作风建设的避风港,也不是干部监督的“空挡区”,而是“三严三实”的考验期和试金石。④党校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严格学员校内组织生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筑牢组织存在感。
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严肃学风,严谨治学。在教学上,始终坚持理论教学的严肃性,严格选拔师资队伍,严格把关教学内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规范现场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在现场教学活动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安排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参观项目,不接受地方部门的宴请。加强教师对学员自学、研讨和论坛等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避免研讨和论坛流于形式、走过场。将党校考核与干部管理相结合,健全党性教育考核评估和成果运用。塑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发挥师德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得教育培训本身真正成为党性锻炼、提升品行的实践。
党性教育是我们党的“生命课题”,是党校的核心任务。党性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党校应在对旧常态旧模式的反思中,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系统思考,积极探索党性教育新常态新模式,积极转变教学观、课程观,不断增强党性教学的感染力、内化力和持久力,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重视党性砥砺,不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而且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现实需求,更是当下今后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基石和正面能量。
(作者单位:中共交通运输部党校)
【注释】
①“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坚持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大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②肖纯柏,洪向华:“‘三严三实’的党性党纪特色”,《光明日报》,2015年7月5日。
③陈燕楠:“关于党性教育时代性和科学化的思考”,《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④胡军:“以‘三严三实’为目标教育培养干部”,《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年5月26日。
责编 / 王坤娜 徐娟(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