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网格化的发展
目前,北京网格化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2004年,北京市原东城区率先实行城市管理网格化,主要是落实市政管理责任,将市政道路、设施等公共区域划分成若干个“万米单元网格”,以维护市政设施物件的安全。随之,东城网格化经验迅速在全市推广后被全国各地采用。这是北京网格化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第二个发展阶段: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的全面开展,网格化理念又被运用到社会治安领域,作为“平安奥运”的一个重要举措加以实施。网格化从市政管理扩展到社会治安,从管“物”发展到管“人”管“物”。
第三个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和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全市社会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又把网格化引入社会服务管理之中。2010年,北京市召开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推进大会,推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行动方案”,提出在全市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试点;2012年,北京市召开网格化体系建设推进大会,出台文件明确全面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建设,设定了三年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发展目标。
第四个发展阶段:2015年8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又出台网格化“1+3”文件,明确提出“三步走”目标:2015年底,基本实现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网格化体系全覆盖;2016年底,基本实现城市管理网、社会治安网、社会服务管理网“三网融合”;2017年底,基本实现全市网格“一体化”科学运行,达到“全面覆盖、三网融合、一体运行、管用有效”的目标。2016年6月,北京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到2017年底建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三级联动的网格化工作体系,实现城市管理服务一体化运行;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整合各部门图像采集系统,到2018年完成重点监控区域信息采集全覆盖;完善网格化调度指挥平台建设,实现网格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
网格化由市政设施管理、社会治安,扩展到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及其他可拓展领域,由简单管“物”管“人”,发展到所有“人、地、事、物、组织”和“格、居(村)、街(镇)、区、部门(市级)”等全员额、全系统、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的服务管理。与之相适应,“网格化+”应运而生。“网格化+”城市服务管理,就是“互联网+”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及其可拓展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发展,开启现代城市服务管理的又一次革命性、即时性、动态性、闭合性和信息化、数据化、网络化、在线化的改革创新,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服务精准化、城市治理科学化、城市环境清新化、城市运行信息化、城市生活智能化、城市秩序规范化。
如同过去购物到商店,后来到购物中心,现在网购一样;过去是科室办公,后来是“一站式”服务,现在是网格化服务管理。如果说从科室办公到“一站式”服务,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次“革命”,那么从“一站式”服务到网格化服务管理,就是又一次新的“革命”。与网购一样,网格化不仅仅是工作手段方式的变革,还将带来理念思维、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一系列深刻变革,特别是城市基层服务管理的全面深刻变革。正如有专家所言,如果说以往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实行“一站式”服务大厅是政府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创新,那么“网格化+”城市服务管理则是政府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性的变革创新。
北京“网格化+”城市服务管理的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正在也必将为首都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深远且广泛深刻的历史性影响,并将为“互联网+”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改革创新实践,开创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新境界、新发展、新模式。这也是把“互联网+”创造性地应用于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及其他可拓展领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互联网造福国家和人民”的实际行动和重大举措。
网格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升级。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等技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生机活力,网格化也在这一过程中不间断随之发展和加快升级,不断变得“高”“大”“全”“精”“细”“准”“快”“实”“新”。系统逐步升级变“高”了,由最初的简单信息呼叫、电子档案,发展到立体化的信息网络系统;范围逐步拓展变“大”了,由简单的管城市“物件”“事件”发展到管所有城市服务管理内容;功能逐步提升变“全”了,由最初的电脑信息登记、报表、传输、处理,发展到“互联网+城市服务管理”集成应用综合系统;手段逐步缜密变“精”了,由简单的物件、事件及其相关信息处理,发展到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应用与服务管理;方法逐步科学变“细”了,由简单的报情况、报信息,细化到从发现、报送、分类、处置、监督、反馈、评价的闭环式综合处理系统;方式逐步精确变“准”了,由简单的分类、划片人工服务管理,发展到与各种客户端进行点对点的精准服务和精细管理;效率逐步提高变“快”了,由过去的人工报送、人工处置、人工反馈,发展到现场人机发现、即时线上报送、及时分析处置、快速高效反馈;效果逐步增强变“实”了,由过去粗放式简单应对和管控,发展到当今集约式分类分级分工的精细处置和精准服务;模式逐步集成变“新”了,由过去简单粗放运行模式,发展到目前综合系统、精确运行的大数据分析运转新模式。
由此可见,网格化体系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亦非一日一时之功,仅数据采集一项就是一个庞大工程。没有大数据支撑及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速分析运转的信息化系统,那就不是现代先进的网格化。一些地方只有电子表格、数据、地图,那顶多是电子档案。依托基础网格和互联网络,组“格”成“网”,线链接“网”,线下有“格”,线外有“云”,线上有“库”,库中有“数”,运行有“据”,且全面融为一体,这才是真正的网格化。
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北京市网格化体系建设推进大会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不懈努力,网格化工作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体系建设完成全面覆盖,“三网”融合取得突破进展,政策规范日益完善,综合效能跨越式提升,基本达到城市服务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方式更加科学、功能更加齐全、服务更加精准、管理更加精细、作用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显著,为城市服务管理更加有序、社会发展更具活力、百姓生活更为便利,提供了有效保障。
截至目前,东城、西城、朝阳、海淀、房山、通州、大兴、平谷、怀柔、密云、延庆11个区的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管理、社会治安管理“三网”信息系统在区级平台已实现融合。2015年度,网格化信息系统处理事件 694.15万件,办结662.64万件,办结率95.46%,在改善城市环境、加强社会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用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