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网格化+”服务:北京的城市治理创新实践(3)

核心提示: 网格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升级。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等技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生机活力,网格化也在这一过程中不间断随之发展和加快升级,不断变得“高”“大”“全”“精”“细”“准”“快”“实”“新”。

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是不竭的动力。进一步完善网格化工作领导管理体制,明确市级联席会议、主管部门和各区政府负责制,市级联席会议和主管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政策出台、规划制订、标准规范、检查督导;区级政府属地管理、组织协调、实施运行、综合处置、督促落实;街道(乡镇)日常运转、信息收集、分类办理、情况反馈、评价考核;社区(村)末端运行、动员参与、发现问题、及时报送、评价反馈。形成市级统筹协调、区级综合运转、街道(乡镇)分类处置、社区(村)源头收集反馈评价、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使用的系统化、层级化、闭环化、规范化运行机制。

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网格调度指挥平台建设,健全工作流程,优化网格运行,实现网格常态化、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服务管理,不断提升网格化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网格体系服务工作大局、服务领导决策、服务部门工作、服务城市管理、服务社会关注、服务市民需求、服务环境保护的作用。

加快三网融合

融合才能贯通。打破各自“一亩三分地”局面,破除现有数据封闭、系统分割、资源分散、信息孤岛、部门壁垒,加快城市管理网、社会治安网、社会服务治理网的信息系统、热线系统、网格划分、指挥体系、办理事项、运行流程、基础数据、成员队伍、考评机制融合贯通,确保2017年底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数据和信息公开共享;2018年“三网”融为“一网”,实现“一网”全面覆盖、科学运行,使热线、一站式服务大厅、网格等有机整合,做到“一格通”“一站通”“一网通”“一卡通”“一号通”“一点通”。

特别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和图像采集技术,加快整合各部门图像采集系统,到2018年完成重点监控区域信息采集全覆盖,形成人工巡查与自动监控、格员发现与居民举报、线上监测与线下报送相结合的信息采集报送系统,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置问题。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把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海量数据信息及时采集、准确存储、实时更新,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全面准确掌握城市服务管理动态信息及发展趋势,源源不断地为“网格化+”提供决策处置依据。

实施行动计划

关键在于行动。围绕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认真实施“网格化+”城市服务管理系列行动计划,即“网格化+政务服务”“网格化+公共安全”“网格化+环境保护”“网格化+大城市病治理”“网格化+应急救援服务”“网格化+防灾减灾服务”“网格化+志愿服务”“网格化+养老助残服务”“网格化+青少年服务”“网格化+特殊人员服务”“网格化+妇女儿童服务”“网格化+全民健身服务”“网格化+社会组织服务”“网格化+社区服务”“网格化+专业社工服务”“网格化+商业服务”“网格化+便利服务”等行动计划。

积极推进“网格化+”智慧城市建设升级,实施电子政务、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慧景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警务、智能物流、智能预警、智能监测、智能监管、智能决策等智慧服务和智能管理工程,开发网格化“E点通”、“公众微信号”等,升级完善“北京网”市民生活服务综合平台,积极推广普及“北京通”市民卡,推进北京法人“一证通”,构建普惠化智能惠民服务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从而不断提升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和生活的便利度。

完善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才能有序运转。开发运用,结合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发展需要,坚持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系统运用与开发完善有机统一,持续开发和运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系列监测系统、预警系统、模拟系统、决策系统和应用系统及其技术标准,提高服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完善标准,进一步修订《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建设基本规范》《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建设指导目录》《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测评指标体系》,制订印发《网格化体系信息系统技术标准》,为网格化建设和运转提供规范标准。

明确责任,进一步细化网格化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奖惩细则,严格奖惩兑现,确保各级各类人员履职尽责。

法治保障,加快网格化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出台,及时将成熟政策、成功经验提升到法规层面,有效推进网格化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网格化法治保障水平。

公开发布,完善年度报告发布机制,每年编辑并公开发布网格化发展报告,进一步拓展年度发展报告内容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发展报告质量,提升发展报告的指导作用。

满足发展需求

需求是发展的导向。积极适应“网格化+”发展要求,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构建与“网格化+”相适应的大部门行政体制与“扁平化”运行机制,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职能;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协同、公众有序参与,在把“两新”组织、社会单位、个体经营等全部纳入网格的同时,通过改进政府施政方式、升级软件系统、扩大诉求渠道、对接需求途径、举报奖励回馈等,引导和动员各类组织单位依靠网格、使用网格、参与网格、创新网格,鼓励和支持居民随手拍、随时传、即时问、及时评,方便各类组织单位和居民群众举报问题、反映需求、咨询事项、办理事宜、提出建议、查询进展、评价服务。

在社会公众多方协同参与中,让网格用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实现全市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精细化明显提升,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精准化明显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明显优化,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和认知度、参与度、满意度明显增强,让城市更宜居、环境更清净、社会更和谐、群众更幸福、百姓更满意。

注重借鉴探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北京的网格化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良好局面,但今后仍任重而道远。目前,贵阳等地借鉴北京经验,借力“互联网+”特别是大数据,实现了弯道超车。在“网格化+”大数据方面,后来居上、创新发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无论如何,基于“互联网+”的“网格化+”,其实包括一实一虚两个方面。其中,实的方面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内的与互联网技术相关的内容,这些是实用的工具;虚的方面则是指互联网思维,“网格化+”的精髓就是把互联网思维融入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之中,从而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思维理念的优势,利用虚实结合提升服务精准度和管理精细度。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同城市治理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理念思路,今后不同地区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水平的差异主要在于“网格化+”思路,在于“互联网+”理念,在于大数据思维、云计算应用等。总的来说,现在各地越来越重视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探索实践,哪个地方比较重视网格化,随之而来的就是那个地方城市服务管理的思路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质量效益的变革创新,由此也会越来越多地体验到网格化有用、管用、实用、好用等好处。

总之,正是由于近年来北京在网格化探索实践中付出的艰辛,体会才变得深刻,从而使得思路更加清晰和科学、目标更加明确和执着、行动更加坚定和自觉,开创了首都特大型城市治理的“网格化+”的改革创新模式,开启了北京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的一体化、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新局面和新阶段。 

【本文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综合处处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和社会学院兼职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网格   北京   实践   城市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