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医疗保障模式都是由“需方”“供方”“保方”和“管方”这四要素构成。需方,即医疗服务的需求方;供方,即为需求方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既包括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也包括私人举办的私立医疗机构;保方,即医疗保障的社会保险体系,保方所需资金可以由政府通过税费征收筹集或预算直接安排,也可以由承办医疗保障的法定机构或商业保险机构筹集;管方,在社会型医疗保障体系中,政府作为管方,置于需、供、保三方之上,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等途径,有效行使管理、调控需方、供方和保方三方的责任。
我们于2013年编制了医疗保障体系信任量表,就当时中国公众的医疗保障信任状况展开问卷调查,从当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公众对医疗保障体系总体信任水平中等偏高,且其中,对保方信任水平最高,对管方信任水平中等偏高,而对供方信任水平最低。另外,公众对非政府主导的医保行为的信任水平偏低。医疗保障信任水平受到城乡地域和工作类型的影响。供方市场化、管方间接化、保方多元化,厘清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盘活医疗资源、实现多层次的医疗保障覆盖,是提高公众医疗保障体系信任的有效途径。
时至今日,公众一向敏感的医患纠纷仍然时有发生,近两年来各界对于医疗制度改革的呼声与议论不断,公众对医疗保障的总体信任水平是否相对发生变化,以及公众对我国当下的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认知水平究竟如何?我们再次开展相关调查研究,调查问卷仍旧以公众对医疗保障体系中“供方”“保方”和“管方”三个方面的信任量表为基础,另外,我们还新增了公众的医疗保障制度发展认知调查。本次调查时间为2016年4月24日-2016年6月17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932份。调查涵盖了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工作类型、教育程度、医保类型、就医习惯和身体状况等各层次的调查样本,系列的假设性和验证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科学、有效。
医疗保障信任的总体水平与结构变化
我们沿用2013年编制的“医疗保障体系信任量表”(见表1),从“供方”“保方”和“管方”三个方面测量公众相应的信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