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的节点:到了第三产业大规模发展的阶段了。
这会带来一个什么结果呢?会带来中国经济的一个巨大的转型,这是现在正在浮现的,也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转型。这个转型是什么?中国经济过去我们一直说它的结构不健康,第二产业比例过大,第三产业不够发达。但那时在中国快速工业化的过程当中,第二产业远远大于第三产业,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因为发达的第三产业一定是基于发达第二产业的,除了一些很特殊的国家之外,一定是这个规律。
中国经济到了今天,进入一个下行曲线,是因为世界经济下行。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小企业破产、去产能化,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过程,是一个挤泡沫的过程。但是我个人的一个直觉是,现在很可能到了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节点上。这个节点是什么?就是中国终于到了第三产业大规模发展的阶段了。第三产业大规模发展,又一定是和互联网时代紧密相关的,也就是与“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付费”的逻辑是紧密相关的。
在此之前,中国处在短缺经济时代,短缺经济时代,供给端说了算。但是到了今天,中国已经进入到严重的过剩经济时代,需求端说了算。谁能掌握需求端,谁就能控制这个市场。
而在今天,你要想足够有效地掌握市场需求端,一定得以互联网的方式;而最能有效掌握互联网的方式,一定是用“羊、狗、猪”的逻辑玩起来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中国的服务业,微信、淘宝、微博这些都算服务业,正在形成一种非常庞大的、分布式的成长状态,速度极为惊人。
马云从二十年前一文不名,到今天成为首富,其财富创造速度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可能成为想象。这种基于微信、基于淘宝的服务业,衍生了大量的二级服务业,而二级服务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规模达到一定数量,又会出现三级服务业。
比如,程序员的社区网络,里面聚集了大量程序员以后,这个社区就开始值钱了。因为有很多创业的企业,雇不起程序员,要以某种方式来外包,或者说想以更低的成本找到合适的程序员,那么他就会到这个社区来,这里就成为一个为服务业而存在的服务业。如果手机算一级服务业的话,为智能手机做各种APP就算二级服务业吧。
足够多的人挖矿的时候,我改行卖铁锹一定会很挣钱,这就形成了一个三级服务业。为所有想创业的人提供一个程序员外包,这就是三级服务业。而所有的一级、二级、三级服务业,彼此间又是紧密地相互嵌套着,分不清它的界限,而且在不断地迭代衍化,不断进行网络式的动态重组。这是最深刻的共享经济,它的发展速度是远远超过传统线性的时间想象的,它一定是以非线性的速度展开。
在这个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服务业需求,而需求端也会因为这种“羊、狗、猪”的逻辑被彻底的重构,甚至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就像在今天,比如你打车,过去你得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等半小时最后打到一辆车。今天你可以在家里把车叫好再出门,而且还比过去花半个小时打到的车更便宜。
出去吃饭的时候,你可以用大众点评先看一下餐厅,哪家口碑好,哪家离我近,都有什么特色;到了之后,不是先吃饭,而是先拍照;吃完了买单,一定先上大众点评买几张券,用团购券打折。
这就是生活习惯被重构,这种重构意味着什么?
我们的需求端,基于这种互联网逻辑,基于互联网精神,所有的传统产业一定都会被重构。而中国有着巨量的市场规模,会使得这种重构,究竟会成为什么样子、什么方向,甚至都无法彻底说清楚。但是我们会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一定是越来越走向共享经济、分布式的迭代演化这样一个方向,迭代演化很快。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时代的服务业,正在以这种方式崛起,它很可能带来中国经济深刻的转型。
需求端的重构与深刻转型,一定会逆向拉动供给端的重构,未来中国的经济转型一定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中国的第三产业会开始有一个大规模的发展。从2015年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到,当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一次超过了一半,达到了50.5%,从一个层面反映出中国经济转型的某个方向。
所以,中国经济并不那么糟糕,转型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即使中国经济数据看上去不怎么样,可是到很多饭店吃饭还是要排队,只要在排队,就意味着需求仍然巨大。需求本身会创造供给,而且在互联网时代,会创造各种各样完全想象不到的供给,会带来各种各样完全想象不到的就业机会。即使有一些失业,在我看来,多半也是摩擦性失业,不是结构性失业。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经济企业会破产,但企业清算之后,它可能会以某种新的方式投入到再次创业之中,进入到一个互联网载体下的、被重构过的传统经济;或者它没有破产,也会主动寻求转型,新的就业机会再次浮现。
4
代际转型:
真正开始拥有自我意识的人群正在浮现
因此,我并不认为中国经济那么糟糕,相反,我认为中国经济在此时有着很大的转型的机会。只不过这种转型想要完成,越来越需要一个自由的环境,能更有效地促动创新,从而促动转型。
在这个自由的环境里,我一开始谈到的代际差异的问题,就浮现出来了。刚才谈到的“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付费”的逻辑,当然是通过BAT这几个大的互联网商家建立起来的。
但是,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年轻人在创业,这个大潮汹涌澎湃。我最近一直在和这些创业的年轻人打交道,想要努力理解他们。因为在发现这种样态的新经济之后,我第一次开始感觉有点跟不上时代了,感觉自己老了。我努力想要理解时代是什么样的,发现很多很好玩的东西,此前我们关注的很多东西他们不关注了,他们关注的很多东西,是以我们无法理解的形式呈现。
比如,政权的正当性基础在哪儿?对上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的人来说,在于政权是否能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了,那么这个“站起来了”就是其正当性基础。而对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人而言,带领人们进入现代化,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是正当性的基础。
能够感受到日子变得越来越好的人是谁?
一定是对短缺经济有体验的人,我是70末生人,对短缺经济还有一个抽象的记忆,当然没有真实的体验。对90后而言,打他懂事起就是过剩经济时代,再问他日子是不是越来越好了?没有意义了,他们从来过的就是好日子。在这种情况之下,若继续用过去的正当性的方式灌输,根本就不灵了。这个“质料因”已经完全变了,而“形式因”仍然活在过去,就失效了。
今天的85后、90后,在以各种各样好玩的方式来释放对现状的不满。他们很多人已经开始拒绝那种大词儿带来的精神束缚,他们并不预设立场,就是本能地觉得现在的状态让我不舒服,那我可以以很好玩的方式挤兑你,来表达不满,甚至对现实表达某种意义上的反抗。
我们的“质料因”正在发生很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我们的代际差异,以及那批孩子现在还没有掌握话语权,于是我们常常无法看到那些东西的存在。这种“质料因”最深刻的变化,意味着什么?我前面说过,一个国家成功的宪政转型,一定是以他的“质料因”与“形式因”相匹配为前提。假设我们把一套完全西方模式的宪法,放在60后、70后人们身上,我真的不相信会运转得很好,因为那会儿的人民进入历史了,但又没有进入历史,他们拥有自我意识了,但又还没有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