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换指数测量
从17世纪威廉•配第发现各国国民收入水平差异和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同,到费雪提出三次产业分类法,再到克拉克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已经为经济学界所认同和关注,产业结构也因此常被作为判断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产业结构变换是指随着经济发展最终产品产出结构发生变化,各产业产出的实物量在最终产品中的比例结构发生的变化。产业结构变换反映了生产能力在各个产业间分布的差异。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较大比例的产出会集结在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表现为第一产业的生产能力相对高于二、三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生产能力相对饱和,加上居民消费层次水平升级,导致第二产业的生产能力增强,在产业结构中表现为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所以,三次产业结构性变化凸显了协同的重要性,产业结构的协调反过来也影响了经济增长。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源的消耗利用率、资源的配置、技术进步、产业比重等来作用于经济增长,并通过产业结构系数间接反映出来。
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和可用性,本次测评采用比值法衡量三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变换,以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衡量第二产业的演进,以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衡量第三产业的演进。具体的指标构成为:
产业结构变换指数=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
权重设定与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在权重系数调节的具体操作上,我们采取有事先提示的专家调研法,即邀请经济、社会领域的专家学者各15名,以及15名在综合管理岗位上任职的党政干部,让他们分别给各指标打分。其他省的地市(州)经济转型能力的测评也会采用相同的指标权重进行测算,方便不同省份地市(州)间经济转型能力的比较。为了增强测评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在对指标数据的选择和设定过程中,我们应用了此前测评研究中连续使用过的具有单调性和凸性特征的指数功效函数,对二级指标数据分别进行了无量纲化和标准化处理。该功效函数的具体形式如下:
该功效函数中,d是量化后的得分,我们将其区间控制在了60-100之间,x是观测值,也就是各指标数据的实际统计值,xh是满意值,xs是不允许值。一般来说,正向指标满意值取各指标的最大值,不允许值取其最小值,逆向指标满意值取其最小值,不允许值取其最大值。在操作过程中,经过功效函数的转换之后,就可将所有的指标数值全部转换为60-100之间的得分。
然而有必要指出的是,依据该功效函数所得出的结果是相对结果,前述六个二级指标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会影响各地区经济转型能力的得分。也就是说,如果改变参与测评的地市样本量,可能会导致数据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发生变化,各地市经济转型能力的最终得分也会发生变化。但是这并不会对各地区之间经济转型能力的排名顺序产生影响,也就是原有各地市经济转型能力的先后排序将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