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5)

核心提示: 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有两个层面,一是宏观经济层面将文化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工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二是微观经济层面对文化产业内部进行调整,实现文化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三位一体改革,最终要落于优化服务,为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减少企业主体和社会主体的成本。

第六,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不到位。首先是保护开发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传统文化长期处于被新文化抛弃的处境,甚至被一些国家占据为自身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其次是对传统问题保护不利,文化遗产对时代的不适应和对市场的间离感使其难以维持周转,仅靠政府的帮扶已经难以为继,有许多正处于濒临失传的窘境。最后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盲目开发、破坏式开发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急切的想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但又缺乏文化资源开发的合理路径和长效机制,造成文化品牌的滥用和文化价值的流失。传统文化遗产的开发工作一方面可以帮助传统文化发挥余热,使其在开发中得到传承和保护;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作为丰厚的文化资源宝库,能够为新时期文艺的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以契合时代需求的文化产品的形式将传统文化重新带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还能以符合国际化传播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展示于世界舞台,这对于塑造国家文化形象、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七,对外文化贸易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无论在市场规模,还是出口产品数量上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产品的供给以及国际影响力仍然不足。长期以来,文化产品贸易产生的巨额利润掌握在拥有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的国家手中。一方面,文化产业很难走出去使得国家文化形象难以在世界范围得到有效的传播,国家文化自信难以树立;另一方面,缺乏国家文化自信也是文化走出去步履维艰的原因。部分文艺创作者妄自菲薄,为了争取国际评奖而规避对中国文化的表达或是对自身文化进行非议的行为,以及对外国技术理论的过度依赖的行为,都是面对国际文化竞争对中国文化不自信的表现,这些行为对国家文化自信的树立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强对文化自信的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在继承五千年精神文明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要求国家、民族、政党和民众在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能够理性客观的评价,并且传承和发展。文化自信渗透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文艺创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勇于发掘民族文化精髓,让文化融入艺术创作,敢于将民族性的文艺创作置于世界文化竞争的舞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文化消费者要对国产的文化产品有信心,不能因为文化产业暂时发展的滞后而一味的崇洋媚外,全盘否定我国的文化历史和新时期的文化建设,要正确看待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差距,用包容的心态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

重视传统文化价值的开发。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是文化产业开发的资源宝库。传统文化的开发要和文化产业相互促进,传统文化为文化产业提供可供开发的文化素材,注入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特性,形成文化品牌和标志;文化产业将先进的运营机制引入传统文化的生产传播过程,让传统文化在开发中被保护和传承下去。传统文化要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尤其是在特色文化产业开发和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更能发挥融合发展的优势和效果。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还要坚守绿色发展的底线,避免盲目开发、破坏式的开发对于文化产品的品牌塑造产生的消极影响;珍惜文化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要走高端化、精品化的路线,尽可能的提高文化资源的转化率,将其打造成为具有生命力的、产业链价值的核心IP。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产业发展   路径   时期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