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明嘉靖如何打赢抗倭之战

核心提示: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面临着倭寇从海上的入侵。洪武年间所形成的海防防御体系,到嘉靖中期,已经废弛,倭寇入侵逐渐猖獗。嘉靖年间曾组织多次抗倭战争,效果较明显。嘉靖四十三年,广东倭患的平息标志着嘉靖年间的抗倭战争基本结束。从明朝的抗倭战争中不难看出,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是抗御外敌入侵的基础条件。

【摘要】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面临着倭寇从海上的入侵。洪武年间所形成的海防防御体系,到嘉靖中期,已经废弛,倭寇入侵逐渐猖獗。嘉靖年间曾组织多次抗倭战争,效果较明显。嘉靖四十三年,广东倭患的平息标志着嘉靖年间的抗倭战争基本结束。从明朝的抗倭战争中不难看出,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是抗御外敌入侵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嘉靖 倭患 抗倭战争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猖狂

倭寇,是指14世纪至16世纪劫掠中国和朝鲜沿海由日本的武士、浪人和奸商等组成的得到日本封建主支持和怂恿的海盗集团。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面临着倭寇从海上的入侵。面对倭寇的入侵,朱元璋派人与日本进行外交交涉失败后,断绝与日本的关系,一是实行海禁,禁止人们出海经商和与外国人往来;二是大力加强海防建设,到洪武末年,基本建立了水陆并防、有一定层次和纵深的海防防御体系。永乐、宣德时又有所完善。永乐十七年(1419年),望海埚一战歼灭入侵倭寇一千余人,从此倭寇的入侵有所收敛。

但到嘉靖年间倭寇又猖狂起来。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漳州和泉州海盗勾引倭奴万余人,驾船一千多艘,自浙江舟山、象山等处登岸,劫掠浙江的台州、温州、宁波、绍兴等地,攻陷城塞,杀虏居民无数。自此,倭寇猖狂入侵,连年不断,延续了十三年之久。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名将戚继光率兵歼灭了盘踞宁德县横屿的倭寇,收复了被倭寇占领的宁德县城。他写道:“孤城喜复仇还剧,草合通衢杂藓痕;废屋梁空无社燕,清宵月冷有悲魂。”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一月,倭寇占领了兴化府城(今福建莆田)。倭寇因风纵火,城中高堂广厦几万家变成焦土,被杀害的乡宦市民约万余人,一切宝器、金玉等钱财,全被掠夺走,所剩的只是一片灰烬。当时人描述说:“一坊数十家,而丧者五六,一家数十人而丧者七八,甚至尽绝者。哭声连门,死尸塞路。故孤城之外,千里为虚,田野长草叶,市镇生荆棘。”倭寇烧杀劫掠之后又带来了大的瘟疫。以至于三四年后,人口还没有恢复,农田大多还在荒芜。

倭寇猖獗的根本原因,一是日本海盗集团前所未有地增强,并与中国的海盗勾结在一起。嘉靖年间,日本正值诸侯(大名)纷争的战国时期(1467年—1573年),诸侯这种你争我伐的战乱延续了一百多年。在你争我夺的战争中,失败的武士比过去更多地加入到倭寇的行列中来;大名和海盗商人在同中国的贸易中获利颇丰,但受到明廷海禁的限制和中国奸商的欺贸,于是转而进行劫掠。而嘉靖年间的沿海海盗气焰比过去更加嚣张,著名的首领有李光头、许楝、王直、徐海、陈东、麻叶等。他们与倭寇勾结在一起,不仅使倭寇的劫掠经常得逞,而且也使更多的中国小民跟着倭寇跑,使倭寇的势力大增。

二是明朝的政治腐败,军备废弛。嘉靖帝朱厚熜斋醮怠政,崇信奸佞。内阁首辅严嵩专权擅政,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贪污受贿,买官卖官,聚敛钱财。当时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小民相率跟着倭寇跑。这一方面壮大了倭寇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御倭的力量。洪武年间所形成的海防防御体系,到嘉靖中期,已经废弛。明军沿海卫所空虚,缺额达到一半以上。而且尚存的官兵,军伍不振,不习战阵。军卒多为疲癃残疾、老弱不堪之辈,军官多是世胄纨绔、不娴军旅之人。沿海水军数量减少,舰船破损严重。浙、闽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南直隶金山卫及青村、南汇二所,原有哨船一百六十只,这时已荡然无存。明军既不能御倭于海上,又不能堵截于陆上,海防形同虚设,倭寇入侵如入无人之境,怎能不猖獗?

1552年,明朝抗击倭寇入侵的战争开始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七月,明廷决定命巡抚山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忬提督军务,巡视浙江(后改巡抚)兼管福兴泉漳地方。同时设置分守浙、直参将各一员,以琼崖参将署都指挥佥事俞大猷和中都留守司指挥佥事汤克宽充任。这标志着一场新的战争——抗击倭寇入侵的战争开始了。

尽管王忬作了最大的努力,但倭寇的入侵更加猖獗。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五月,明廷任命南京兵部尚书张经总督南直隶、浙江、山东、两广、福建等处军务。

张经任职之后,因卫所军十战九败,决定调外地尚有战斗力的狼土兵来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三月初,调来的狼兵到达苏州。四月初,严嵩的党羽赵文华到松江祭奠海神(实为监军)。他趋张经进兵,张经欲等土兵到后,集中兵力进剿敌巢。赵文华一再催促,张经不听。于是赵文华上疏诬告张经“养寇糜财,屡失进兵机宜”。四月中旬,永顺宣慰司等土兵到达松江。五月初一,张经指挥三路明军在王江泾(在今浙江嘉兴北)地区大败倭寇,歼敌一千九百八十余人。这是倭患以来,明军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但战争结束后,由于赵文华的诬告,张经于五月被捕,十月被杀。

张经之死,“天下冤之”,将士无斗志,军心解体。狼土兵不但再无战斗力,而且危害百姓。在这种形势下,倭寇又猖狂起来。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二月,明廷命胡宗宪为浙直总督。早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身为浙江巡按的胡宗宪就欲招抚王直以弭倭患。为此他一方面将王直的家属从金华的狱中放出,厚礼相待;另一方面,派蒋洲、陈可愿为正副使,见王直。胡宗宪采用间谍的讽诱、金钱的贿赂、官爵的笼络、军事的威慑攻剿等一系列办法,先消灭徐海、陈东、麻叶等勾结倭寇的海盗头目,接着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一月,诱俘王直。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二月,斩王直于杭州。

胡宗宪诱俘王直,歼灭徐海、陈东、麻叶等,消灭了勾结倭寇的最大海盗,削弱了倭寇的势力,是抗倭的一大胜利,但倭寇并没有停止入侵。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间,有倭船数百艘,倭寇一二万,聚集于浙江外海,象山、奉化、宁海、瑞安、乐清诸县,频频报警。驻守这里的台金严参将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同倭寇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先后取得了新河、花街、上峰岭、白水洋、藤岭、长沙等战斗的胜利,以损失几十人的代价,获得了歼敌近千人的战绩,解救被掳男女八九千人,史称台州大捷。与此同时,进犯宁波、温州等地的倭寇也被歼。自此以后,倭寇未敢大规模进犯浙江,浙江的倭患基本平息。

浙江倭患基本被平息后,福建形势十分严峻。明廷令戚继光率兵赴闽御倭。嘉靖四十一年(1562)八九月,戚继光入闽作战两个多月,经横屿、牛田、林墩三个战役,歼敌两千多,解救被掳去的男丁女妇四五千人,沉重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消灭了在福建的宿寇,鼓舞了福建人民的抗倭斗志,于十月初一班师返浙。福建倭寇闻知戚继光回浙的消息后,相互庆贺说:“戚老虎去,吾又何惧?”又猖狂起来。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一月, 6000精倭攻陷兴化府城(今莆田)。将府城劫掠一空后,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初占领平海卫(今莆田平海)欲夺船出海。兴化府城的陷落,八闽俱震。明廷一方面撤去巡抚游震得的职务,起用在家的谭纶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另一方面,调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副总兵戚继光迅速入闽支援。俞大猷于四十二年正月入闽,他采取围而不打的方略,等待戚继光率兵到来。戚继光接到援闽命令后,又到义乌募兵万余人,三月赴闽。四月二十日,福建巡抚谭纶召集戚继光、俞大猷、刘显等讨论进剿计划,决定戚继光正面主攻,俞、刘二部从两翼包抄,分进合击,消灭敌人。二十二日清晨,各路明军向倭寇展开全面进攻,迅速荡平了倭寇巢穴,歼真倭2200人,解救被俘群众3000余人,明军收复了平海卫。平海卫大捷,为彻底肃清福建倭寇奠定了基础。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月,戚继光升为总兵官。他刚刚把现有兵力进行了部署,倭寇又大举入侵。十一月上旬,倭寇万余人围攻仙游城。戚继光当时的兵力仅有倭寇的一半,于是一方面采取牵制、袭扰、迷惑敌人等多种措施,使其不能专意攻城;一方面派人进城,协助防守。十二月下旬,从浙江调来的士兵到达仙游,戚继光向敌人发起了总攻。戚家军扑向围攻仙游南门的倭寇,斩杀倭寇400余人。余倭急忙逃跑东门,戚家军又乘势攻打其他各门的倭寇。倭寇全线溃败,仙游解围。

仙游之战后,戚继光率军追剿逃敌,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首破倭寇于同安县的王仓坪,斩首177级,解救被掳男妇3000余人。再破倭寇于漳浦县的蔡丕岭,斩首160余。残余倭寇逃往广东,福建倭患基本平息。戚继光为平息倭患立下了不朽功勋。

广东倭患的平息标志着嘉靖年间的抗倭战争基本结束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广东惠潮地区的形势相当紧张。当时有三股倭寇,旧倭众号一万,春汛时节新到的倭寇万余,还有戚继光王仓坪、蔡丕岭之捷后的余倭。不仅如此,广东海盗吴平与二万倭寇相为犄角。这就使倭患更为严重。同时在惠潮、江西、福建交界地区,有多股矿徒、农民暴动队伍。

面对当时的形势,俞大猷提出剿倭为当地的急务,平定勾结倭寇的吴平和矿徒、农民暴动为缓;离间吴平与倭寇的勾结,各个击破,招抚矿徒和农民军令其抗倭。首先长乐、海丰之间的伍端矿徒队伍,在俞大猷的招谕下,出山应募,乞“杀敌自效”。俞大猷精选了2000人,作为抗倭的力量。其次,一些暴动队伍退避山中,不与明军为敌。吴平也暂时割断了与倭寇的联系。这样就把潮、揭地区的倭寇孤立起来。俞大猷调兵15000余人,在有其他部队和水兵配合下,对倭寇发起攻击,广东倭患基本平息。俞大猷为平定广东的倭患立下了大功。

广东倭患的平息标志着嘉靖年间的抗倭战争基本结束。这之后倭寇对东南沿海的骚扰虽然仍有时发生,但是零星的,小规模的,且在没有造成大的危害时就被歼灭。

嘉靖年间的抗倭之战告诉人们:在和平时期不要忘掉武备,忘战必危;只有适时进行军事改革和创新,训练出能征善战的军队,才能有效地抵御外敌的入侵,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是抗御外敌入侵的基础条件。

(作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理事)

【参考文献】

①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责编/潘丽莉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肖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