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博的任期在很多方面都证明了韩国保守主义传统意识形态的弱点。他的支持者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自于绝大多数位于首尔最富裕的江南区、瑞草区和松坡区的高度保守的新教大型教会。近30%的韩国人自称是基督徒,其中新教徒与天主教徒的比例达到2比1。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新教和天主教的行动人士以及佛教徒,都在“民众”运动中发挥了作用,这一抵抗的传统在某种程度上也保留了下来,尤其当涉及环境和和平问题时。保守派和进步派新教教会的分裂要追溯到战后时期有关是否加入位于日内瓦的普世教会协会(保守派认为这一组织是亲共产主义的)的争论。自1987年起,韩国新教教会中的极保守翼有了惊人的发展,他们宣扬个人财富累积是坚定信仰的宣示这一原则。李明博政府与福音派运动有着特别紧密的联系:李明博本人就是首尔最著名教会之一所望教会的长老。
电视剧《第五共和国》中的朴槿惠
近年来,大型教会积极地发挥政治动员作用,但这也有可能适得其反。一个事例就是保守派的首尔市长吴世勋于2011年8月推行的仅向部分学生提供“免费营养午餐”公投。大型教会的牧师支持吴世勋的运动,龙山区Onnur i社区教会作出了有趣的暗示,认为学校向所有人提供免费午餐会导致同性恋增多。当公投投票率不足最低有效额后,吴世勋被迫辞职。在随后的市长竞选中,大型教会发起了恶意的反对中左派候选人朴元淳的运动,金兰教会的牧师警告超过12万的听众,说朴元淳是鬼迷心窍了。然而,他们的干预再一次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朴元淳以7个百分点的优势获胜,并且在年轻选民中占有绝对优势。
反对派
当时对李明博政府的抵抗一直都很强烈。在李明博宣誓就职几个月之内,反对一项与华盛顿的自由贸易协定——最初是由卢武铉提出,包括进口美国牛肉——的抗议就引发了1987年六月起义以来规模最大的街头示威。保守派在韩国媒体中依旧拥有压倒性优势:《朝鲜日报》、《中央日报》和《东亚日报》这三家报纸被合称为“朝中东”,支配着市场,遮蔽了自由左派和亲劳工的大报《韩民族日报》——这家报纸是在争取民主化的斗争中脱颖而出的,正如其名字(一个民族)所表明的,强烈支持接触北方。最初由天主教会创办、之后由韩华集团拥有的《京乡新闻》在1988年被其员工买下,其编辑立场与《韩民族日报》相似。高质量的左翼期刊包括《创批》、《马克思21》和《激进评论》,高发行量的自由左派杂志包括《时事IN》(因一篇关于三星的文章与《时事杂志》发生争议后创刊)和《韩民族21》。
如今,人们能够听到更多不敬的声音。用两名女演员的名字一语双关,新媒体将党同伐异的李明博首任内阁讽刺为“姜富子-高素荣S路线”(Kang Buja-Ko Soyoung S-Line):将汉江南岸的首尔高档地区江南(Kangnam),与高丽大学(KoreaUniversity,李明博的母校)、所望教会(Somang Church)和岭南地方(Youngnam region,李明博家乡庆尚道的通用名称)联系了起来。翻译可能让这一名词失去了辛辣的意味,但它表明了人们是如何看待李明博用部长职位回报老友这一偏好的。批评李明博的时事播客“我是小心眼”每集有超过200万的下载量。
卢武铉
新兴的基于网络的媒体渠道如Redian、Pressian和Ohmynews拥有“公民报道”的平台,创造性地将商业与替代性的理念结合了起来。非主流的自由派政治家如安哲秀和朴元淳的名望部分就在于此。韩国的电视业也有所骚动,为反对李明博用自己的人马取代原来的广播部门负责人,KBS、MBC和YTN都有频道爆发罢工。MBC电视台的节目“PD笔记本”对所望教会的调查导致其制片人崔成浩(音)被解职。但是,一些不满的电视记者自己创办了在线的新闻节目Newstapa,在YouTube上可以收看,面向更大的观众群。李明博政府解除了反垄断限制,使得报社可以进军电视广播行业,但新成立的有线电视台不得不在已经饱和的市场中挣扎。
近年来,出现了批判性电影制作的高潮。林常树关于刺杀朴正熙事件的影片《总统致命一击》(2005年)争议性地将这位将军描绘为自如地与同事用日语进行交谈,并因使用了纪录片中的示威镜头陷入了官司麻烦——这被认为是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界线。郑智泳的《断箭》(2011年)讲述的是遗留在韩国法律体系中的威权主义传统。就在2012年选举前夕,刮起了一阵调查专制时期的电影旋风:曹根贤的《26年》表现了光州事件的五名幸存者的复仇尝试;郑智泳的另一部作品《南营洞1985》讲述了民主人士受到的折磨;吴篾的《芝瑟》讲述了1948年济州岛屠杀的故事。类似主题的纪录片数量同样激增。
自从1990年代以来,挑战专制制度的自由派和左派联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如果说,民主反对派的领袖一旦执政就会采用新自由主义中左派的立场,战斗型的独立工人运动则是受到了劳动密集型工业向中国和其他地方的低成本制造地转移以及1997年金融危机后临时工数量激增的严重影响。正是由于地位的严重削弱,加上1998年与金大中总统达成的协定,全国民主劳动组合总连盟——众多产生于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激进工作场所组织的保护伞——的领袖开始创办民主劳动党。这一政党成立于2000年,作为广泛的“统一战线”,目标在于团结社会运动、进步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工人。
全斗焕
但是,韩国左派内部深刻的分裂令民主劳动党深受其苦,这一“民族解放”和“劳动解放”(或称为“人民民主”)路线之间的分裂从1987年6月起公开化。前者占据着数量上的优势,强调地缘政治和反帝国主义问题居于中心地位,并且主张建立以依附论和主体概念为指导的民族解放统一战线联盟;后者则将劳资矛盾放在比帝国主义优先的地位。在2004年的国会选举中,民主劳动党获得了17%的选票,这得益于选民对卢武铉执政记录的愤怒,但仍需努力将这一支持转化为一以贯之的行动人士形态。2006年,在党内领导层拒绝驱逐两名被指控是朝鲜间谍的党内干部后,由大学生转变成劳工行动人士的鲁会灿领导的分离派别脱党,组建了进步新党。民主劳动党于2012年与两个较小的派别重新整合为统合进步党,在4月的国会选举中只赢得了10%的选票,尽管依旧保持着韩国第三大党的地位(鲁会灿的进步新党得票率仅为0.5%)。
与此同时,涌现自1980年代、应对威权主义的发展主义的遗留问题、更为广泛的民众运动的公民自由团体——如参与民主人民大联盟、为经济正义公民协会等组织,行事风格则是倾向于与主流的新自由主义中左派联合。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参与民主人民大联盟发起的小股东运动,目标是在于从财阀的股份中取得象征性的一部分,从而使行动人士得以获得公司报告,并挑战对大集团垄断事务的管理。在这一事件中,参与民主人民大联盟增强小股东权利的努力最终被政府、商业利益和以利润为导向的股东劫持了——他们的目标与参与民主人民大联盟大不相同。
独裁者之女
这就是2012年12月总统竞选的背景。在激烈的角逐中,独立候选人和统合进步党的候选人在投票日之前退出,使得卢武铉的前助手和继任者文在寅能够不受干扰。两位主要竞选人的个人背景截然相反:作为亲民主的大学生行动人士,文在寅曾于1970年代中期被朴槿惠的父亲监禁,当时朴槿惠正是青瓦台中的第一女士。然而他们的竞选纲领几乎是一样的。朴槿惠承诺“经济民主化”与“韩国式的福利体系”:增加养老金,进行医疗制度改革,由国家提供更多的儿童看护,救济负债过重的房主——这在传统上是自由左派的保留项目。在对北关系上,二人之间也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差别:朴槿惠与李明博的强硬立场拉开距离,承诺要与北方“建立互信和对话”,并且认为人道主义援助应该与政治剥离。在外交政策上,她呼吁深化与美国的联盟,并升级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承诺与两国保持和谐的合作关系。文在寅则主张韩美关系与韩中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如果说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差别,那么两人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朴槿惠排除了文在寅提出的增加富人税收的议题。
金大中
朴槿惠双管齐下地处理作为独裁者之女的身份。一方面,她的血统无疑吸引了那些老年选民,在当前不安感与日俱增的环境下,朴正熙统治下生活水平提高的那段时光令他们备感怀念。同时,她也不得不表现出对于父亲恐怖统治的悔恨,声明“目的不能总是为手段正名”,并且在良好的宣传之下探访反抗朴正熙统治的行动人士的纪念地——但常常起到讽刺的效果,她在全泰壹——他在1971年为抗议血汗工厂中非人的条件而自焚身亡——雕像脚下献花圈的努力,多少被她的保镖粗暴对待正在进行长期罢工的三洋摩托工人的行为损害了。在此,朴槿惠进行了策略性的调整,此前她声称她父亲的军事政变是“不可避免的局面中最好的选择”,这一表态曾招致广泛的批评。但致歉的姿态同样引发了本方阵营的怒火:保守派记者赵甲济称其为“政治秀”,是“向她父亲的坟墓吐口水”。朴槿惠还鲜明地与极不受欢迎的李明博拉开了距离,实际上就如同反对文在寅一样,反对李明博的执政记录。福音派大型教会仍是她所在党派的重要支持基础,但她的公关顾问却小心地强调她个人的无神论背景,以免与其他宗教团体发生冲突。
朴槿惠在2012年12月选举中的胜利意味着,韩国保守派争取霸权的努力取得了毫无疑问的成功,但胜利的规模如何尚有待检验。朴槿惠胜出的三个百分点——51%比文在寅的48%——很难说是压倒性的。她的支持主要来自50岁以上的选民,文在寅则在年轻选民中稳固领先。地区的忠诚也一如既往,文在寅在全罗道几乎赢得了90%的选票,在人口更多的庆尚道,朴槿惠的得票率几乎一样高。在西北部主要的都市圈中,文在寅在首尔以51%比48%领先,而朴槿惠则在仁川和京畿以同样的比数领先。
在某些方面,朴槿惠是延续1987年的“被动革命”的完美人物:她是独裁统治的象征,也是与专制之前的法西斯主义合作的符号,但又以和解的形式重新出现。在竞选过程中,朴槿惠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性别优势以及将韩国的父权制政治现代化的需求。但正如查尔斯?阿姆斯特朗指出的,韩国总统的政治资本可以以惊人的速度蒸发殆尽。甚至还在2013年2月的就职仪式之前,朴槿惠就不得不接受她所指定的总理人选金容俊因腐败丑闻递出的辞呈。她的父亲以巨大的社会成本建立的先进制造业经济正在迅速地变得无法运行。在这个已经饱和的世界市场上,低端的纺织和服装部门已经没落,高端部门则面临着中国无情的压力。然而并不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备选方案。与此同时,面对着北方新就任的领导人以及波谲云诡的东亚,首尔商业区的大规模美军基地证明着,韩国仍然只是一个半主权国家,其命运并不由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