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基于理论和现实方面的交叉验证,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在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收集,以及对具体指标的设计和完善,建立了中国经济转型能力评价体系。此前,人民论坛理论研究中心已对全国31省份经济转型能力进行测评和排名,得出了一些省份基于人均GDP的经济转型能力区间划分。现根据2015年浙江省及省内11地市统计年鉴等提供的公开统计数据,对浙江省11地市的经济转型能力进行了测评、排名、比较和进一步分析。我们寄希望于通过这种系统性的研究,对浙江省11地市的主要做法、有效经验进行探索,并为各地市乃至浙江省今后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稳更健康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依据与数据的选取
知识存量指数测量
智慧创造知识,知识一旦进入人类经济活动领域或者在经济活动中产生时,就已经成为生产和消费的手段和对象,从而具备了资源的意义。知识的存量也因此成为一个阶段内组织或经济系统对知识资源的占有总量。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不断研究世界的本原过程,产生各种形态的知识资源。任何一个经济系统总会产生一定知识资源,知识存量是不断积累的历史过程,具有历史积累性质,经济系统中的知识存量总是向着增加的方向发展。知识的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为经济学界所认同,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知识的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准确地验证以及评估知识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棘手的问题在于如何测度。当前,对于知识存量的测度,基于对不同形态的知识和知识不同侧面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考虑知识资源的效用方面,对知识存量的测度主要是对知识资源在如何提高产量、质量、品种上发挥的经济效用,以价格为主要的衡量形式;在考虑知识资源的时效性方面,主要侧重对知识投入的时序分布分析、知识存量的折旧和更新等;在考虑知识资源的回报率方面,主要计算知识资源的投入产出比,或用税收增加量来测度知识资源的附加价值等;在考虑知识资源的产品特征方面,主要计算知识和技术投入在产品上实现的市场价值等;在考虑知识资源的原材料特征方面,主要用受教育程度、知识分子的比例和研发投入来衡量国家知识资源的总量等;在考虑知识资源作为控制和管理要素方面,主要以拥有高级经理人才的数量、是否有成功的管理经验和体系等来衡量企业的管理类知识资源等。
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和可用性,本次测评采用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和研究开发经费占GDP比重两个分项指标来衡量知识存量。这既考虑到劳动力本身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考虑在研究环节以经费投入多少衡量可能产生的“知识池”大小。具体的指标构成为:
知识存量=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研发投入/GDP
在计算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中,大专以上按人均受教育16年计算;高中(含中专)教育按人均受教育12年计算;初中教育按人均受教育9年计算;小学教育按人均受教育6年计算;文盲人口按人均受教育1年计算。在数据获取方面,本文以浙江省11地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数量作为计算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