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国外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经验(3)

核心提示: 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对于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管理效率来说至关重要。要解决人才流动的问题。科技创新日益朝着交叉学科、新型业态的方向发展,传统的人才壁垒不利于创新人才紧跟时代的创新活动,需要进一步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并为人才的水平流动提供空间。要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评价激励机制。按照精简、合并、取消、下放要求,深入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

聚才为要,人才开源节流

国际人才引进

美国之所以科技实力雄厚,是因其汇聚了全球最顶尖人才。据统计,美国二战后取得的科技成果中,80%是由引进的外国科技创新人才创造的。技术移民是美国引进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美国通过发放H-1B工作签证的方式鼓励各国科技人才赴美工作。日本虽是一个资源和人口都匮乏的国家,却是一个人才引进大国。一方面,日本通过实施关于科技人员资格的国际相互认证制度、国际间的养老金相互补充制度来直接吸引外国科技人员;另一方面,日本还通过购买、吞并外国企业或公司,购买或资助外国名牌大学实验室的方式间接引进他国的高级人才。此外,世界各国都在通过放宽滞留居住条件、提高工作待遇等方式吸引留学生人才。

防止人才流失

德国拥有众多的科学家、艺术家,但是其人才流失却十分严重,很多德籍人才流向美加地区。为了吸引本国的学者回国效力,德国采取了若干措施。一是针对学术界晋升制度过于严格的现状,德国在2001年进行了高校晋升制度改革,实施“年轻教授计划”;二是建立德国学术国际网,为海外德裔青年学者提供1万个教育或科研领域的高级职位,其中3000至5000个职位是

是伴随联邦和州政府共同甄选出的“精英大学”产生的;三是为学术人员的配偶和子女的就业升学问题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和安排,为其解决后顾之忧。其他很多国家也同样通过创造人才回流的宽松环境和创业条件,防止本国科技创新人才外流。

用才之道,善用激励政策

公平的评价机制

建立公平的评价机制是对科技人才激励的前提,也是对科研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合理调度的基础。英国企业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技评价体系,评价机构实行严格的科技评价制度,充分重视评价过程中的公平问题。日本企业实施开放型研究评价体制,评价活动过程规范,评价结果公开透明,且可以被合理使用。

丰厚的科研荣誉奖励

作为鼓励科技创新最简单、最直接的激励手段,设立科技荣誉奖励被世界各国广泛的运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许多荣誉奖励,如“总统青年科学家奖”“总统工程创造奖”“国家技术奖”等,获奖者可获得高达50万美元的奖金。而且上述奖项的外籍候选人会在基金会的帮助下“入籍”或是拿到“绿卡”。德国联邦政府设立的“国际研究基金奖”的最高奖金额度为500万欧元,用于表彰所有在德国工作的且其研究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各学科的杰出科学家,并资助获奖者在德国高等院校进行为期5年的孕育未来的研究活动。

灵活的薪酬激励机制

提供高薪、红利、配股等复合式的资金回报也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激励方式。英国政府与沃尔夫森基金会以及皇家学会合作,每年出资400万英镑,资助研究单位高薪聘请世界顶尖级的研究人员。美国一流大学教授的平均年薪大约在15万美元左右,科研经费中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用来为科研人员发工资和福利的,有的大学明确规定教授每年可从科研经费中获得3个月的工资。芬兰对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收入外国人实行特别税率制度,征税率为35%,远远低于该国所得税最高率60%的规定。法国政府于1999年颁布的《技术创新与科研法》明确提出科研和教学人员可以参与企业的创建,或拥有创新型企业的少量股份,或成为企业的行政或业务主管。

崇高的终身教授制

终身教授制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学者一旦被聘为终身教授后,聘期可以延续到退休,不得因任何原因解聘,享受学校颁发的终身教授津贴,且不受学校各种阶段性教学、科研工作量的考核。终身教授岗的设立为探求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学者们确立了一个诱人的、无法松懈的、长达15年之久的奋斗目标。对于高层次人才,其自我实现和受人尊重的需求驱动往往更胜于物质和财富,终身教授这样至高无上的学术荣誉及福利对于科技创新人才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激励方式。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科技创新   经验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