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国外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经验(4)

核心提示: 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对于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管理效率来说至关重要。要解决人才流动的问题。科技创新日益朝着交叉学科、新型业态的方向发展,传统的人才壁垒不利于创新人才紧跟时代的创新活动,需要进一步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并为人才的水平流动提供空间。要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评价激励机制。按照精简、合并、取消、下放要求,深入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

全面保障,塑造创新环境

科研教育经费保障

科研教育经费的保障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发挥才能的基础。许多发达国家不仅将科研教育经费作为本国研发的保障,还将其作为吸引外国科技人才的一种方式。美国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科技创新大国,其R&D经费投入也位列世界第一,2012年R&D经费占GDP的2.81%,教育经费投入一直维持在GDP总量7%-10%的水平上,成为世界上教育经费支出最多的国家。美国拥有各类基金会近5万个,为各类科研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美国政府、民间基金会和学校对年轻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还给予特别的支持。如此多元的教研经费来源,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障、优越的物质条件和育人环境。

知识产权保障

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法律基础,能够给科技创新人才从事研发提供安全感和价值回馈。美国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始于《独立宣言》中提到的“重视保护个人的私有权利和私有财产”。目前,美国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通过对其知识产权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保护,为创新人才的智力开发和科技企业的研发推广营造了安全的环境,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既维护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利益,也维护了国家创新成果的权益。

学术自由保障

学术自由是对科技创新人才最大的支持和鼓励。1915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成立并发布了关于学术自由和终身聘任制的原则声明,明确提出保护学术自由的原则,后在1940年和1958年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保护学术自由与终身聘任制原则的声明。一百年来,美国的学术自由思想和道德准则已经深入人心并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保障,通过建立学校(或研究机构)董事会的基本决策模式、开放流动的全球青年精英人才政策、终身教授制度、严格设计的同行评议资源分配依据,为学术自由提供保障。在学术自由原则的保护下,科技创新人才不仅可以免受政治、宗教、经济和职业安全的困扰,还获得了相对独立于科技资源的分配权利,免除了后顾之忧,有利于将全部精力集中放在科研创新上。

人才流动保障

提供横向和纵向的流通空间和渠道是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全面发挥才能、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横向发展方面,美国通过其完备的市场机制配置人才,为科技人才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的自由流动设立了灵活高效的路径,建立了开放型的人才市场。科技创新人才可以通过跳槽的方式发挥兴趣、实现价值,也可以通过自由兼职的方式参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并获得合理的报酬。美国大学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松散式”管理模式允许科技创新人才自由参与企业合作,联合推动科研成果走向市场,转化为经济效益。纵向发展方面,通过为科技人才制定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会,鼓励科技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美国的高科技企业注重采用职业生涯设计为科技人才建立一条纵向流动的路径,并将企业的目标与科技人才的成长发展联系在一起。

经验借鉴,需本土化创造

值得注意的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首的科技创新大国的人才政策是在自由主义文化和资本运作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个人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聚集和管理之中的主观能动性,以个人价值实现和资本回报为主要激励方式,并通过完善的保障措施来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而中国的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背景下,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为培养核心,以覆盖高校、科研机构的编制体系为主要人才管理方式。应该认识到,随着全球科技创新格局的不断发展,一些人才政策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体制创新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在重要会议上反复提出的内容。创新科技人才体系要在系统学习外国的人才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中外制度环境的差异,借鉴那些适应中国实际情况的经验,并进行本土化的开发和利用。

全面推进教育改革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在科技创新中,人才就是根本。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要求的教育体系。随着教育的公平化和均等化取得阶段性进展,多样化和精英化教育将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是以开放全面的义务教育为基础,重点扩大知识面、培养不同的兴趣,为将来的多样化发展打好基础。在高等教育之后,潜心钻研的学生可以选择高层次的教育项目继续学业,针对科技创新做专门的培养训练。而学习技术的学生将在校企通育的模式下获得更多的企业支持。我国在教育体制改革中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丰富教育内容和层次,重视基础教育,发力专长教育,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加快自主创新提供人才源动力。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科技创新   经验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