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国外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经验(5)

核心提示: 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对于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管理效率来说至关重要。要解决人才流动的问题。科技创新日益朝着交叉学科、新型业态的方向发展,传统的人才壁垒不利于创新人才紧跟时代的创新活动,需要进一步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并为人才的水平流动提供空间。要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评价激励机制。按照精简、合并、取消、下放要求,深入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

扩大国际人才交流

全球一体化趋势使国际人才流动更加便利,这不仅为国内人才提供了对外交流的机会,还为吸纳他国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我国通过“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吸引杰出的留学人员回国(来华)就业创业,鼓励技术突破、产业创新。对此,要进一步完善人才签证、户籍等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国家技术移民、投资移民等法律,推动人才试验区建设,以吸引国(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发展。此外,还可以向日韩学习,通过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合作项目实现聚集人才、科技交流的目的。

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当前,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囿于国内创新环境和人才体制机制,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学者选择了在国外工作,导致我国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体制机制不利于创新人才发挥其才能,缺乏有效的激励。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对于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管理效率来说至关重要。首先,要解决人才流动的问题。科技创新日益朝着交叉学科、新型业态的方向发展,传统的人才壁垒不利于创新人才紧跟时代的创新活动,需要进一步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并为人才的水平流动提供空间。其次,要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评价激励机制。按照精简、合并、取消、下放要求,深入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探索实行充分体现人才创新价值和特点的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下放科研项目部分经费预算,调整审批权,推行有利于人才创新的经费审计方式。

发挥企业的重要作用

发达国家实行企业主导型的科技人力资源分布和研究、发展经费,这对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一是通过发挥企业在资源调配中的作用,尤其是资本要素,使科研人员获得更多合理回馈,有助于激发创新动力;二是发挥企业治理的职能,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市场,企业比政府更加灵活、更能够快速适应并调整发展战略,在速度上保持领先;三是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方面,企业更有市场针对性,以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不仅能够实现学以致用,还能为理论建设提供方向。对此,要打破体制障碍,创新同企业合作的模式,为企业参与研发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提供路径,以财税、股权、分红等金融手段鼓励企业在合作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形成“政府指导、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格局。

灵活科研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作为科技创新的必要投入,不仅对于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起着支撑性的作用,对于创新人才创造性的发挥和奖励也至关重要。当下科研经费的使用中“重物轻人”现象十分严重,“人头费”管太死、科研经费报销难等问题消磨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鼓励科技创新活动中,中央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2016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从经费比重、开支范围、验收程序、报销手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松绑+激励”的措施。对此,各地区、各科研单位要尽快落实中央文件,据此制订本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吸引人才和调动人才积极性的作用。除了放宽对资金使用的限制,对于资金的来源也要适当放宽,鼓励企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对科研的经费支持,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

营造科技创新环境

在满足物质环境这个刚性需求的基础上,重视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软环境同样重要。科技创新人才作为高层次人才,其需求层次不仅局限于生理、安全、社会需求,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首先,要为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便捷的科研条件、全方位的生活保障和舒适的人文自然环境,助其实现个人价值的被承认和被尊重。其次,要营造尊重创新人才、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这一方面需要完善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开发应用等多方面的保护政策,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重视、尊重、敬仰科技创新人才,充分肯定他们的伟大成就,通过榜样作用鼓励青少年投身于科技创新事业,继续壮大人才队伍。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王  虹(见习)】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科技创新   经验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