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多元文化急剧交锋和碰撞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从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首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自觉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弟子规》作为影响最为广泛的“科普版”国学经典读物,在当下仍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优秀文化传统 民族复兴 弟子规 国学经典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弟子规》一书由清代康熙年间学者李毓秀撰辑、后经贾有仁修订而成,曾被称为“开蒙养正最上乘”的启蒙读物。其主要内容可以用出自《论语·学而》篇的“总叙”24字来概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其核心理念是“孝悌、仁爱”。全文共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七部分,各部分各有侧重,但互为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年轻人的道德品质、言语行动、接人待物、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和要求,其中所闪现的智性光辉随处可见。就上述三个方面来说,《弟子规》的普适性和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以孝悌之规,维系家庭伦理
《弟子规》作为“科普版”的集儒家孝道之大成者,系统而全面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孝的行为准则。全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都在讲“孝道”,其中所包含的遵亲命、足亲好、侍亲疾、慰亲心、谏亲过等一系列行为规范,是传统孝文化中具有终极价值的部分。文中所阐述的道理,譬如“入则孝,出则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等教诲都具有永恒的伦理价值。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弟子规》秉承儒家的孝道观,主张“孝亲”应当将内心的敬重和外在的礼仪结合起来,内外兼修,并提出了“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的协调亲子关系的行为准则,其深刻的现实意义通过观照独生子女家庭的现状就可见一斑。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受“6+1”家庭结构以及家长教育方式的影响,他们中的很多人往往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较弱。亲子关系中的“溺爱无度”直接导致了孝悌观念的缺失。由于从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太阳”,习惯了居于原生家庭的核心地位,如果又缺乏相应的家庭伦理教育,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尊亲”“谏亲”“慰亲”的意识,也缺乏“养亲”“侍亲”的能力,由于兄弟姐妹的空缺,友悌的观念更为淡薄。而在现实生活中,众多非独生子女家庭也照样存在亲子关系的巨大障碍。总之,严峻社会现实呼唤着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回归,《弟子规》的家庭伦理价值即在此。